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ZT: 瑞凌股份:外延并购将是未来增长点

(2015-05-21 09:20:33)
标签:

股票

分类: INV[股票投资]
瑞凌股份公布股权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339万股限制性股票,本计划涉及授予的限制性股票价格为10.78元/股,业绩考核条件以2014年业绩为基数,2015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5%,2016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40%,2017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60%。。

1、瑞凌股份上市后一直想做股权激励,但是去年以来股价跟随创业板上涨,一直没有合适机会,此次推出股权激励一方面说明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从业绩目标来看,2016年的增长目标最高,预示在行业增速下降的情况下,可能有并购带来外延增长。公司上市以来,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收购标的,还成立了并购基金,希望在焊接与自动化领域打造成行业龙头,此次股权激励方案的推出,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判断。

2、行业平稳,公司利润增长略好于行业。瑞凌股份主营业务产品是逆变焊割设备系列产品,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净利润为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好于行业和竞争对手。201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下行,作为下游客户以工业为主的瑞凌股份,业绩仍保持平稳,营业收入-8.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3.2%。这几年瑞凌利润增速高于收入主要是来自于内部管理提升、成本控制等原因,另外资金的收益率也有明显提高,把握了美元升值的机会,增加了汇兑收益。一季度订单平稳,相比去年增速放缓,但是也没有下滑,下游客户分布也比较稳定,行业有望平稳增长。

3、手握12亿超募资金,外延并购将是未来的增长点。国内市场的并购是希望通过并购实现协同效应,方向围绕焊机和焊材,如果是小项目没有盈利,将通过并购基金(2014年3月成立)卵化,再注入上市公司,选择标准比较严格。国际市场方面,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和收购标的,2014年6月,公司与CLOOS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就拟在全球范围内联合开发、生产、销售焊接系列产品的相关事宜达成协议。公司与CLOOS合作的首款产品已通过CLOOS于2014年10月在2014年德国汉诺威国际金属板材加工技术展览会上发布,现在主要为与CLOOSE国外配套,主要销售欧洲,今年定的目标是1000台,未来的合作可能还涉及到自动化和机器人。董事长邱总对公司的未来定位很高,希望通过并购成为行业龙头,海外并购标的也倾向考虑排名前五的企业。

4、2014年,公司继续储备先进焊接技术,取得的主要新技术成果包括TRI-ARC双丝三弧技术、数字多环路的波形控制焊接、电流型PI控制技术等。双丝焊接机是今年主要的新产品,主要用于厚板焊接,用两个焊丝,保证焊接质量,提高焊接效率。数字化焊机,推广较慢,产品开发较前瞻,还不适合目前的中国市场。

5、未来公司重心会放在开拓国际市场,对标美国龙头林肯电气。2014年公司海外销售占比达到34.8%,今年受俄罗斯影响比较大,未来公司将进行海外并购,扩大销售规模,进军欧美市场。与国际龙头林肯电气相比,瑞凌的收入和规模还有提升空间。林肯电气2014年销售收入为28亿美元,拥有2400名员工,90%的销售额来自于生产弧焊设备和辅助材料,市值53.7亿美元左右,收入和市值规模是瑞凌的26倍和5.8倍。林肯的成长也是通过跨国并购完成的,20世纪90年代起,林肯电气开始走入国际市场,公司在海外扩张上投资了3.25亿美元,用于在日本、委内瑞拉、巴西建厂,在德国、挪威、英国、荷兰、西班牙和墨西哥购买现成的公司。
==========================
DP: 基于行业需求和发展空间,对于手上有大量银子,而有息负债又非常少的企业,实施相关产业的并购是做大做强的捷径。
       比如现在的污染治理行业,像脱硫脱硝等逐步趋于饱和,但是土壤修复还处于待爆发阶段。而有些又带有地方垄断特色,比如城市供水。
       但也有些公司也把摊子铺得太快太大,比如最近研究了一家环保公司,本来主业是做烟气污染治理,由于市场趋于饱和,再加上下游产业最近几年进入低谷,导致企业毛利从40%多一路降到不到20%,公司的负债率也不低,应收账款占比也不低,2014年增速为0,一季度增速为0.
      再说手上也没有像碧水源公司这样的垄断性核心技术,结果通过定增融资来的钱,一方面用于缓解负债,一方面大肆扩张,要做固废处理(请问如何跟桑德环境去PK?),要做垃圾焚烧发电,甚至还并购了一家园林绿化公司,最令我担忧的还参股了一家民营银行。

       真把自己当做GE老总了, 这就是企业高层犯了急躁的毛病。
       当主业逐步趋于成熟时,实施1+1或者1+2并购我非常喜欢,也非常赞同。
       但是去搞1+N式的并购,而且这些N都是基本不相干的的细分领域,每个子行业竞争都趋于白热化,你拿什么跟原有的第一梯队去PK? 所以我不看好这种撒胡椒粉式的并购。
       我还是倾向于并购一个,精细化耕作,成功了,再去并购下一个。

shannon
May 21th, 20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