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 |
分类: DBZ*LOHAS[乐活] |
工业化除了带来了看得见的雾霾、癌症村、尘肺病和电子垃圾等等,还有一些具有歧视性的术语。
前不久,看中央台新闻报道亚航失联飞机时,主持人为了跟国际接轨,一再提醒使用“失联”而不是“失事”这个词语,可见其用心良苦。
我就想,是谁发明的“农民工”这个术语呢?又是谁发明的“农民工讨薪”这个术语呢?
为何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教师、白领或其他公务员身上时,但我们几乎不会使用“教师讨薪”,“白领讨薪”的说法呢?
即使我大学不是主修中文,我也能够区别“讨”和“要”二个字的重大区别。
前者含有歧视和不劳而获的含义,后者就是说拿回本该自己所得的。
农民兄弟付出了劳动,拿回自己那点血汗钱采用“讨”这个字就让我觉得十分不妥。
到底是想表达他们的地位低下?其实很多农民兄弟的工资水平已经超过了大学生或城市户口的白领,按工作时空自由度来看,很多农民兄弟也要比白领那种机械式地螺丝钉处境要好很多。
当然在我看来,最限制自由的工种莫过于生产线上的工人,以及保安(这就是为了薪水而自愿把活动半径压缩在零点几到一两个平方米的范围,这还不残忍吗?当然,经常出差甚至全球飞的销售人员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在活动空间上获得了自由,但销售压力和旅途劳累会严重威胁到健康状况,天底下到底有没有又休闲有挣钱的工作呢?有啊!证券投资就是一种,还有那些试穿员啊,品酒师啊等等,不过这种工种实在特殊,提供的机会非常稀少以至于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啦。
还是想表达要回工钱的难度很大呢?就像乞丐讨饭不会一讨就得?
所以,为了表达我们进入了文明新时代,我们的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如果叫“警察”而不叫“条子”,叫“失足女”或“小姐”而不叫“妓女”,叫“情人”或“二奶”而不叫“小妾”或“二房”,叫“老师”而不叫“先生”....那么是不是应该学着叫"农民兄弟"而不叫"农民工"(因为这让我想到了旧社会的“包身工”或“长工”),叫“农民兄弟要薪“而不叫”农民工讨薪“呢?
随着当今大学生或者城市户口的年轻人也会去干以前农民兄弟的活,这就给这个词语的含义带来了更复杂的情况。也许用工资水平而不是学历或户口来划分称呼更为准确,比如蓝领、白领、金领等等,或者雇员、自由职业者、管理人员、基层员工等等。这些都不带有任何歧视性含义,而且能准确表达并传递信息。
补充:其它用词不当案例
在完成学业寻找工作时,我用的是——“自荐书”而不是采用的“求职书”,我从不认为一个人寻找一份工作需要达到可以求人的地步了,对于那些真的为了一份工作而下跪的人我只能表示同情和无语。
至于“求婚”的“求”字该换做什么我倒是没有想好,我想在现代社会,即使一个男人跪在一个女人面前“求”婚,我看其形式意义也大于其真正内心恳求的含义吧。
而“求情”的“求”字在我看来是合理的,那是因为你做错了或欠别人的,而又要取得原谅和宽恕,那么这个时候是应该低头的。
又联想到“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注意这里使用的是“事件”而不是“灾难”,难道这印证了:死一个人是不幸或灾难,死一群人却成了事件?
为何我们不使用用“坠机事件”而是“空难”呢?哪怕死得人数甚至少于35!
shannon
Jan 22th, 2015
前一篇:TOP MOIVE: 《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