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INV[股票投资] |
价值投资者一般把风险定义为:资本的永久性损失。(当然,如果是长期从事证券投资,那么不得不考虑货币本身的通胀问题,所以更为严格的定义在我看来应该是:购买力的永久性损失,毕竟投资的本质是牺牲当前的消费换取未来更大的货币购买力,如果资本增值速度无法赶上通胀速度,那么即使从数字上看资本增长了,但是投资却是失败了,因为你不是变得更富裕了。)
总之,财富的本质不在于数字,更在于购买力。因为数字只是个表象,购买力才是本质。
最简单的例子,有人将1万元存银行30年,就算按照8%的固定年利息率实行利滚利,到现在也才10万元,而经过30年的发展,当时1万的购买力远远不止现在的10万。
当然,如果经历过民国时期、或者二战后的德国等那种恶性通胀(据说喝完一杯啤酒的时间,下一杯啤酒同样的钱就买不到了),你就更加明白了钞票、购买力和财富之间的重大区别。
结论:有钱不一定等于富有,有强大的购买力才算富有。
基于一次重大回撤的教训,让我领会到回撤也是一种重大风险。
随着牛市的到来,我不断品味踏空的味道,是该认真研究一下啦。
首先踏空的本质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其本质在于——机会成本的丧失,因为踏空并不像因为股价下跌导致账面损失或者回撤,并没有发生实际的资本数字的减少,所以这种风险是一种隐形的风险,正是如此更容易被投资者所忽略。
再者,某一次两次踏空导致的”损失“也许占整个资产比例不太大,但是长期来看,其“损失“可能达到自己无法想象的地步,可能比自己赚取的要多得多。
我把踏空风险分为如下两大层次(全局性和个股)和五大类:
A. 全局性
1. 错失了大牛市
没有在大牛市提前布局。
2. 在大牛市提前离场
典型的例子是赵丹阳在2007年4000点左右就提前离场。
要知道赚大钱却是股市最疯狂的时刻,遗憾的是越是疯狂之时离崩盘就会越近。
既要追随股市最大的疯狂,又能像巴鲁克那样在大崩盘来临之前及时抛掉,这其实很不容易。
且看很多大师级或聪明人都犯过严重错误——巴菲特的两个恩师:格雷厄姆、费雪,著名物理学家牛顿!
B. 个股
3. 错失的踏空
即没有买入该股票。
解决办法:强化选股技能,同时要警惕持有偏见,即认为自己已经持有的股票才是好股票,遇到了更好的也舍不得放手。(当然,在婚姻中倒是需要这种持有偏见!)
4. 仓位过轻导致的踏空
买入该股票,但是还处于测试仓位建立,或者买入的量过少。
显然这种情况带来的情绪危害要大于1。
解决办法:在牛市中要培养果敢的操作风格,建仓时间不宜过缓,同时对重大机会要敢于重仓。
5. 卖出过早导致的踏空
买入了,也重仓了,但是却犯了卖早了的错误。
这种情况带来的情绪危害比2还要大。这就好比一大块肥肉刚到嘴边却飞走了!
解决办法:不断提高股票卖出艺术的修炼。拿不准的时候要坚持分批卖出原则。
鉴于踏空的本质是机会成本的丧失,所以当错过A时,却又在B上大赚了一把,且在B上获取了不亚于A的收益,那么这种情况就不应该算作踏空!
只有当错失了A,且持有的是现金,或者在B上获得的收益跟A没法比,甚至在B上犯了错误,这种情况才算做是踏空。
值得注意的是,踏空的范畴必须是在自己的投资范围内的,那些无关乎你的股票哪怕天天涨停,也不能算作踏空。那算运气不好!或者投资能力不够!
比如连续涨了N多涨停的兰石重装。
针对投资范围外的机会,不应该去懊恼,因为那就不是你的菜!
如果为此而恼火,那就是——嫉妒,就不是踏空啦。
嫉妒他人钱财就不是投资问题了,而是人的品德问题啦。
因为我很早就根除了攀比心理,所以也就从来不会有什么嫉妒的烦恼啦。
踏空能彻底解决吗?
鉴于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必然的,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在有限范围内不断去减少踏空风险。
如何治疗踏空后的情绪伤害?
人毕竟不是机器,遇到踏空不可能不产生情绪上的伤害。
理性而自律的投资者对待踏空的态度应该保持——认错、反思、向前看——的态度。
首先,踏空都是过去式,而时间又无法倒流,所以懊悔、伤感过多也没有多大用处。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其次,股市未来的机会还有很多很多,不会因为现在犯了踏空错误就减少了,所以应该及时调整好心态,为明天的机会做准备才是明智的。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却会为你开一扇窗。
当然,还可以通过注意力转移的方式,比如听听自己喜爱的音乐,看看自己喜爱的电影等等,甚至给自己弄个安慰奖。
最后,心态调整完毕后,要反过来总结教训,在错误中学习会让自己进步得更快!
巧合的是,如上治疗方案似乎也可用于失恋后的男人或女人们。
shannon
Nov 26th,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