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INV[股票投资] |
价值投资鼻祖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章:防御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中论述了股票和债券之间的平衡规则,而且为了简便提出了对半开的规则,即保持股票市值和债券各占50%的比例。
如果股价上涨,那么就适当卖出部分股票以达到平衡。
如果股价下跌,那么就适当买入股票以达到平衡。
股票市值占比在25%-75%之间进行调节。
在我看来这一策略同样适用于积极型投资者,只不过可以把股票占比的基准值适当提高一些,比如60%。
在学习邓普顿爵士的投资之道时,也详细论述了根据股票指数调节股票资产占比的策略。
他的做法是确定一个正常的股指基准值,相应以60%的股票占比为基准。
然后根据指数变化相应调节股票资产占比,股指上升则股票资产占比下调,股指下降则股票资产占比上调。
股票市值占比在0 - 100%之间进行调节,即他是不做融资操作的。
在国内比较有名的投资者SOSME同样发展了一套动态平衡策略,并经受了长时间的考验。耶鲁大学的戴维.史文森同样采取了这种资产配置平衡策略,取得了长期稳定而良好的投资业绩,业界也称之为耶鲁法。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越跌越买是有重大前提的,首先保证买入的不是垃圾股票,特别是那些最终退市的。再就是不能是严重高估的,如果你在48元买入中石油拿上10年估计也无法给你带来收益。
这告诉我们在错误的方向上坚持是无效的。人生能够几个10年呢?
所以坚持等待的前提是确保在正确的方向上。
我想这个资产平衡配置策略的好处至少有如下几点:
1. 在股指或股价下行时,加大股票买入力度,即达到了收藏股票的目的。
2. 在股指或股价上行时,卖出一些股票,达到了收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比如债券)的目的。
3. 预防了随着股指不断上涨而加大买入股票的追涨行为,这样就成功躲过了随后而来的悬崖式下跌,从而避免了把巨大账面利润又如数交还给市场或被深度套牢的悲催局面,当然如果你严格执行的话,你破产的概率基本为0,而致富的概率基本达到100%!
4. 有利于树立真正的长远眼光,大多数人把股票视为赌博工具,所以总希望及时兑现,希望赚快钱。而恰恰是这种短视行为抹杀了多数人在股市中获得财富的机会。套用股神的话就是——赚快钱是最大的错误!如果我们树立熊市藏股,然后到牛市兑现,就像农民在春节播种,到秋季收割一样顺应天道,那么我们就不会那么浮躁和不安。遗憾的是股市的牛熊交替不像四季那么有规律,而且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有的人要么因为目光短浅而放弃,有的人因为其它各种原因而被迫离场。无论何种原因,这都违背了股市的“天道”,其结果自然是“欠收”。
当然阻碍人们树立长远眼光的因素不仅在于对股票的认知角度和及时兑现的冲动,背后还有更深刻的人类心理偏差、或者来自环境的压力、以及对短期和长期收益关系认知的错觉。
下面谈谈最后一个因素,我们知道股价运行是非线性的,但是我们更多的人是依赖于工资这种线性收入的。比如你现在工资每月能存下来1万,那么很容易计算1年后2年后你的财富积累数额,因为这就是简单的加法或乘法运算。但是股票很不同,存在着极大的非均衡性,也许你买入一只股票,拿了快5年一分钱没有涨,那么你是不是觉得很失败呢?不一定,可能在第5年最后半年涨了5倍,那么这时也许你会改变态度。
所以,对于股票投资者来说,长期的财富结果不是均匀分布在每个时间段,有专门学者统计过美国股市近100年的状况,如果去掉收益最好的10天或者20天,对整体收益率会造成巨大影响。遗憾的是你无法提前预测未来哪些日子是收益最好的日子,所以你只能买入后并坚持长期持有,等到这些幸运日的到来!
即股市投资者需要重新构建并适应这种非线性思维方式:最终财富跟眼前收益相关性并不太大!
而那些近期就要动用的资金本身就不应该拿来购买股票,金融的本质就是牺牲当前的消费去换取未来更大的购买力和财富等级,是资本的时空交换,而且时空交换的范围越大,获得收益越大,承担亏损的风险越小。同样有严谨的学者们统计过大量股票历史数据,结论是:亏损/盈利比例是随着持股时间而不断变小的。
这就是为何说:股票长期投资才是最稳妥的方式,再加上复利作用,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滚雪球效应。
个人以为积极型投资者更要遵从格雷厄姆基于你买入的股票实施调节,大盘指数做为次要参考;而防御型投资者(即购买指数为主要策略)更要参考邓普顿爵士的参考股指的调节方案。原因很简单,就像2013年的A股,大盘指数表现不好,但是却出现了创业板局部牛市,或者你买入的股票运行跟股指运行方向可能存在背离现象,当然从更长期来看,这也许不是常态,但也不应该完全忽略这种状况的发生。
这种操作也正符合逆向投资者的思维——他人恐慌时要贪婪,他人贪婪时要恐惧。
这也蕴含着投资者在熊市和牛市的不同任务重心:
在熊市就是尽最大可能收藏优质股票,就好像在战乱时期收藏梵高的名画(战乱时期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或者基于食物和水更加重要,所以你更容易获得相当大的价格优势,很可能买入打1折的名画!显然在和平时期你是不能奢望有这种价格优势的。),当然股票比名画更好的地方在于股票可以不断下崽,而一副名画放上三五年还是一副名画。
在牛市就相当于和平时期把收藏的名画拿出去卖掉换成大量现金。
所以,在熊市我们一面强调生存,还得去完成一件面向未来的重大任务:
就是在有限资金范围内收藏尽可能多的优质股票。
如果我们始终坚持并执行这样一种投资理念,那么牛市到来时,毫无疑问就会获得更多的现金。
显然这与那些在熊市不断割肉兑现股票而在牛市不断追涨买入股票的投机分子们刚好相反,这也正是逆向投资者的优势所在!
补充:关于在“灾难”(其实是投资的黄金时期)时期收藏股票最佳的故事
邓普顿爵士在1939年二战爆发之际,打电话让美林帮他买入了纽交所所有股价跌破1美元的股票,甚至连这些股票的名字他都不问。结果是4年内,资产翻了4番!
当然这是他早期做的事情,显得有点鲁莽,成熟后的邓普顿买入股票前都会做非常透彻的研究。
但我还是能从这个故事中得到非常好的启发。
shannon
May 15th,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