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公募基金经理为何失去了灵魂
(2014-05-11 08:35:56)
标签:
财经 |
分类: INV[股票投资] |
即使有一百个,一千个客观原因,都不能成为老鼠仓的理由。我始终相信,惩罚不是目的。好的制度让人变得更好,坏的制度让人变得更坏。这个行业迫切需要更好的制度,去规范、疏导和引导这些聪明人。而客户的利益永远高于自身利益——有了这份信仰,这个行业才有未来。
“50人黑名单”正在把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推到一个有史以来无比尴尬的境地。
50人的说法其实已经在中国的资管圈流传有一段时间了。令人遗憾的是,从最新情况来判断,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甚至很可能是过于保守的。
根据5月9号证监会[微博]的官方通报,2013年以来,证监会共受理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案件线索38件,并已经陆续启动调查工作,而调查中案件已涉及基金公司十余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两家。
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我们来算一算。
从公司的角度:目前中国的公募基金总家数在90家左右,但是其中有部分公司是新近成立的,还有部分公司的业务规模很小。如果把管理资管百亿规模以上作为活跃公司的门槛,这样的公司只有50家。
“十余家基金公司涉老鼠仓”,意味着中国相对活跃的基金公司中有五分之一的公司卷入丑闻。
从人数的角度:根据天天基金网的数据,目前中国的公募基金经理中,股票型基金经理有531人,混合型基金经理有334人。两者相加,跟股票投资有重要关系的基金经理一共865人。
“50人黑名单”,意味着在所有的涉及股票投资的基金经理中,“黑人”占了5.8%。
而这,显然还不是真相的全部。
如你所知,证监会通报的38起案件仅仅是2013以来受理的——如果把时间跨度拉长,如果把仍隐藏在水面以下的未曝光的案子都算上,两个数字会变得多么吓人?
我们再来看看整个行业的成绩如何?
数据显示,目前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共计633只,其中有334只的累计净值在1元以下。这意味着53%的股票型基金都在为投资者亏钱。
请注意,这不是有没有跑赢CPI的问题,这是实实在在的本金亏损。其中净值最低的基金只有三毛多。
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个行业从投资人的资产中拿走了巨额的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给基金经理们发着超出很多行业的高薪,但却有超过一半的产品在亏钱。
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了。
当然,作为这个行业的近距离观察者,我也必须要为他们说几句公道话。
首先,中国的股市实在太差了。作为相对收益的追求者,在如此差劲的A股行情中,公募基金赚不到钱某种程度上是正常的。【注:这个我不太认可,股市太差是如何造成的呢?公募基因本身喜欢短炒不是罪魁祸首吗?为何不能学习QFII精选,然后长期持有呢?股市波动很大的根源在我看来不是散户造成的,而是握有大量资金的基金造成的】
其次,整个公募基金的管理和激励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存在问题。不允许基金经理买股票,把个人投资的路堵死了;没有股权激励,个人与公司利益无法高度统一。[注:股权激励需要,但是绝对不能让基金经理买股票,这不仅有失公平,而且相当于公交车司机开着公家的车烧着公家的油去拉私活!]
我也有很多朋友在这个行业担任高管,他们工作的勤勉和责任心,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的确是实实在在的。
以上这些原因都存在。
但是,即使有一百个,一千个客观原因,都不能成为老鼠仓的理由。
我始终相信,惩罚不是目的。好的制度让人变得更好,坏的制度让人变得更坏。
公募行业聚集了大量聪明而优秀的人,但当下的现实表明,这个行业迫切需要更好的制度,去规范、疏导和引导这些聪明人,为投资者更好地创造价值,为自己光明正大地谋求利益。这一点应该得到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而与此同时,我想对这个行业说的是,当投资人把自己的财产托付给你管理的时候,这是一份无价的信任。这份信任,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更是需要你用灵魂深处的一份信仰来回应。
这份信仰就是——客户的利益永远高于自身利益。
它应该记在你的心里,刻在你的骨头里,烙在你的灵魂深处。
有了这份信仰,这个行业才有未来。
==============================================
DP: 金融不是教会,所以道德约束在我看来非常不靠谱,人在基因层面都是自私的,这也是美国实现真正的三权分立的根基。
shannon
May 11th,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