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价值投资在A股实践的再思考

(2014-04-07 12:53:13)
标签:

股票

分类: INV[股票投资]

近期,有个叫茶壶商人的投机者,据称非常欣赏SOSM的投机风格,也跟价值投资决裂了,投奔了投机之道,以索罗斯、利弗莫尔为新的学习标杆,并发出了一连串质疑巴菲特的观点,当然SOSM过去也写了系列批判巴菲特的文章。

还有当前散户比较看好的小小辛巴也称自己不是价值投资者,而是长线交易者。

 

那么,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巩固自己对价值投资理念的进一步深刻认识,并更加坚定不移地执行价值投资为主体的投资策略。

 

怀疑和批判价值投资的各种理由:

 

1.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持有茅台,在2013年净值出现了大幅下跌。

我们到底是不是应该因为市场的一次大波动没有处理好就开始怀疑理论本身,而不是去反思自己的投资体系是否存在某种缺陷呢?

是不是不买入茅台就不等于价值投资者呢?

是不是价值投资就等于长期持有呢?长期持有难道真的无关乎宏观经济状况吗?

是不是只有遵从巴菲特的成长股投资就是价值投资呢?

而遵循BEN或者早期巴菲特的“烟蒂投资”就不是价值投资呢?

是不是价值投资就真的不能去关注宏观经济状况呢?

他们真的弄懂了巴菲特的投资体系吗?他们一面按照巴菲特的选股原则买入茅台,却一面抛弃了巴菲特至少五年才进行投资业绩评估的时间跨度。这就让我想到了我们的俗话:又要马儿跑得快,还想马儿不吃草!

 

2.作为国内著名私募经理,铁杆的茅粉董宝珍先生在去年因为赌局失败而裸奔,更是增添了国人对价值投资的怀疑和嘲讽。

那么我想说的是,价值投资者的业绩评估周期到底是多长呢?

如何界定我们一次投资成功还是失败了呢?

基本事实:茅台的价值肯定不止200元,市场先生也不可能一直偏于悲观。

基于我对董先生的初步了解,我认可他说的价值投资者的机会就是去寻找错误定价的观点。

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BEN提醒我们价值回归时间漫长的风险,或者凯恩斯说的市场非理性的时间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长久以至于我们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说白了就是要做好长时间耐心等待的准备,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不能豪赌一只股票,无论其护城河多么坚不可摧、哪怕安全边际超好,就像茅台一样。

当然,董宝珍先生的投资体系在我看来,确实存在一定的瑕疵,比如在价值投资框架内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不要豪赌一只股票,在熊市要慎用杠杆等等。

最重要的是不能因为某个案例就否定整个群体,2013年我一样买入过茅台,而且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投资,总结来看来看这跟估值和预留的安全边际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不能把以合理价格买入好公司要胜过以好的价格买入普通公司作为口头禅,并无视估值的重要性,无视安全边际的重要性。要记住那是典型成长股的投资理念,放到蓝筹股上面,不一定是合适的。

 

3. 趋势投资在2013年的创业板大牛市赚到了N多快钱

我一再认为价值投资并不保证你赚快钱,但是可以保证赚最安全最安心的钱。

我居然看到有人写了一篇鼓吹趋势投资是最安全最快速的赚钱方法。

那我们看看证券历史上到底是价值投资者善终的多,还是趋势投资者善终的多呢?

就我自己而言,我买入的价值型股票基本没有给我赔过钱,倒是成长股一会让我赚了N多,一会又回撤了N多,一不小心还赔了N多,让我体会到“过山车”的感觉。

 

4. 普通大众无法识别价值投资的好

价值投资是投资重器,其理论基础尽管简单,但是要掌握起来需要财务和商业分析技能,这两点已经大大超过了中国普通散户的技能水平(直接决定了两类人最可能走价值投资道路:实业企业家和接受过正规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知识分子,只有他们才有能力去学习和领悟!),他们只能学会去看图(因为看图只要视力好,幼儿园小朋友都可以自学!),而人的天性中又有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这一大缺陷,在机构投资者和投机者们的影响下,只能得出:A股是个投机性很强的市场,所以巴菲特那一套,价值投资那一套是不适合A股的。言外之意,那套理论来自美国,只能适合于美国华尔街。

那我倒是要问一问,既然如此,那A股什么理论都不会管用的,因为股市不是从中国起步的,而是从西方引进的,凭什么说价值投资就不合适,趋势投资、技术分析、量化投资等等这些投机行为就合适呢?

我们来温习一下巴菲特在《聪明的投资者》前言中的一句话:股市行为越愚蠢,有条不紊的投资者面对的机会就越大。

难道不是吗?现在的A股有很多的投资机会摆在那里。

总之,普通大众对价值投资的认知水平还十分低下,一说到价值投资马上就联想到巴菲特,要知道巴菲特只是价值投资里面的一个代表而已,其操作方法确实有很大的特殊性。但那不是价值投资的全部,我们更没有必要去照搬他的一些操作方法,因为那是适合于他的,相反,每个投资者要去开发自己的具体操作方法。

 

5. 无法坚持下去而半路叛逃

茶壶商人、SOSM应该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在我看来,他们就是因为重仓了某一只大幅波动的股票,无法容忍这种回撤,结果放弃了这种理念,因为他们是追求完美主义的,他们要求投资理论必须是绝对正确的,必须保证每一只股票都是赚得盆满钵满的。

我不知道他们在改投到投机之路上是否会遇到颠簸?如果他们在投机时不小心又买到了下一个“茅台”,难道又放弃投机之道么?

 

================================================================================================

 

下面谈谈结合自身投资实践,谈谈自己对价值投资的看法:价值投资是普适的投资理念,是一种基本的商业常识,不仅适合于股票投资、同样适用于任何商业行为。价值投资适合于全球任何资本市场,而从投资主体来讲,倒是只有极少数人真正能够领悟其精髓并坚持实践到底。

 

我们需要做的是:必须认识到价值投资是一种投资哲学和思维框架,提供的是一些最基本而普适的抽象投资原则。但是具体操作层面需要自己去构建一个体系,比如选股策略、估值模型、仓位管理、风险管理、卖出规则、持有机制等等。这些东西不是价值投资理念的范畴。正是如此,价值投资阵营里面才有各种风格出现,总体上包括两大派系,一个是经典价值投资策略,即格雷厄姆、施洛斯、卡拉曼等;另一个是成长股投资,即巴菲特、芒格、费雪、林奇等。。。

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也不断提醒我们,要保持合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看看他自己对待著作的修订也是针对时代特征的,这说明他自己是以开放的姿态去面对世界的。

 

作为职业投资者,大有必要去开发适合于自己个性的价值投资实践体系,就我自己而言,有的是取自于格雷厄姆,有的是取自于巴菲特,有的是取自于林奇,有的甚至取自投机大师利弗莫尔。。。

我始终认为如果不能在熊市做得比投机者还好,那只能说明我的体系还有很多缺陷需要去修正。我不会因为暂时的市值波动而去否定自己的体系,更不会因为别人投机的暂时“成功”而放弃了投资行为,让自己堕落成一个投机分子,想想2001年IT泡沫之后的那些曾经“无比成功”的投机者吧,想想开枪自杀的曾经“无比成功”的利弗莫尔吧。。。

 

我似乎感觉到人性中有一种自虐倾向:明明知道有一条路最终会毁灭你,却还是经不住短期诱惑而奋勇奔向那条不归之路。

 

总之,在证券市场没有一种理念、方法会确保你发财致富,但是至少有一种方法可以确保你活得很久而不容易破产,那就是价值投资。我们不能因为短暂的、眼前的偶尔失利就开始否认一种投资哲学,相反那是机会主义者干的事情,而机会主义者是不可能持久的。

 

《孟子》有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借用格雷厄姆的名言,我相信:决定未来命运的不是股市,不是股票,也不是你选用的方法,而是你自己(包括信仰、气质、性情等内在要素)。

 

想想我们多少次经历股票一卖就上涨的情况吧,想想我们多少次卖掉了手中的大牛股吧。想想投机者利弗莫尔的谆谆告诫:给我带来巨大财富的并不是我的想法,而是我的不动如山的等待!

 

结论:绝不是A股不适合价值投资(相反投机性更强的A股更适合价值投资)。

      而是我们太浮躁、太缺乏耐心和太希望不劳而获、太幻想一夜暴富的心态无法适合于金融投资和金融投机。

      如果我们不去主动修正人性缺陷,那么不仅价值投资无法塑造你,其它任何投机方法同样无法成就你,你注定的未来不在金融!

 

注:写此文动机仅在于深化自己对价值投资理念的再认知,不在于力劝他人该如何如何。 

 

shannon

Ap 7th, 20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