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INV[股票投资] |
赛思.卡拉曼在《安全边际》一书中专门论述了投资品与投机品之别。
未来能够产生现金流的东西才能划为投资品,否则是投机品。
债券、股票、能够产生租金的房产、制造商品的机器等都是投资品。
黄金、书画艺术品、古董、收藏的棒球卡和邮票等不能产生现金流,属于投机品。
这就已经打破了我们惯用的各种术语,比如我们说投资黄金、投资艺术品、其实都是投机活动,即买入后就希望有人出更高的价格卖出去,博取差价。
在股票投资中,结合估值要素,我又进一步把股票本身分为投资类和投机类,即那种缺乏安全边际、股价泡沫严重的股票,即使能够通过派发股息而产生现金流,我依然划定为投机品。
而从投资活动角度讲,一个投资者和一个投机者可能拥有同一只股票,那么根据持有的股票也就无法判断买入者是投机还是投资了,而需要从买入动机上加以区分。
如果是基于严谨仔细的分析,并着实考虑了收益和风险,想赚取公司成长的钱,那么这是一种投资活动。
相反,如果是把股票当做一种交易工具,买入首要动机在于指望有个更傻或者更慷慨的人出更高的价格,从而赚取差价,那么这就是投机活动。
简言之,投资者看待股票的视角是企业,是公司,希望享得公司的收益。而投机者心中只有股票和股价,没有公司,想的是赚取其它交易者口袋的钱。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当然也必然导致不同的方法论。
无论投资还是投机,只要合法,那么只关乎人性,而不关乎道德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无论划分投资品和投机品,还是投资活动和投机活动,都是一个模糊的划分,我们必须始终明白任何一只股票都有其投机属性,任何一种投资活动也必然包含着投机的成分,作为理性投资者来说,就是要尽量增大投资的成分而降低投机的成分。
其实,这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普遍的方法,即对自然科学以外的很多领域,我们都不能简单的采用二元论,或者非黑即白的划分方式。对于认识复杂事物进行归类是为了降低复杂性,使得我们更容易认识。典型的如大学科目的划分,其实古希腊时代都归结为哲学,现在又提出了多元智能,其实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不要把所谓的专业分类做的过于彻底,知识本身是融合的统一的整体。
shannon
Apr 2nd,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