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资本回撤的思考

(2014-01-11 11:54:04)
标签:

财经

分类: INV[股票投资]

资本回撤是一个问题吗?

对于那些超级投资者不是问题,因为他们有源源不断地资本流入,比如巴菲特的海量保险浮存金。

林园也有海口:不怕跌,我可以从200元一路买到2元!

就是说,如果你足够多的钱,那么股价波动真的对你无所谓,甚至买什么股票都无所谓,你都能赚钱!

比如哪怕你在48元买入了中石油,只要你有足够多的钱,你就能把平均持股成本一路买到7.10(最近最低价7.08),那么现在股价是7.53元,你一样是赚钱了!

 

问题是我们绝大多数股票玩家不是亿万富翁,也没有源源不断的外部资金注入!

 

所以,我们无法忽视资本回撤,我自己在2013年也尝到了高达20%的回撤。要知道回撤20%需要再获得25%的收益才能还原!

正是这次教训让我不得不关注这个问题,并在IIG中制定了临时补救措施。

 

现在,再来系统性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除了前面谈到的资金状况决定你是否需要关注回撤,还有一个是你所采用的投资方法决定是否需要考虑回撤。

 

就我所知的几大策略:

1. 经典价值投资

我认为“东博老股民”就是这种风格,他沿用了BEN的风格,股价严重低估时买入,到了估值区附近就卖出,然后寻找下一标的。这里并不太要求什么长期持有。

如果严格采用这种经典的价值投资策略,那么就没有回撤问题啦。

这种滚动操作策略是非常好的,在我的价值投资部分正是优先采用这种策略。

当然这种策略局限于积极型投资者,对于没有多少时间的业余投资者并不适用。

 

2.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

以但斌为典型。

买入优质公司股票然后长期持有,不管跌多少也雷打不动,比如贵州茅台。

显然这种策略对于中小量级投资者并不太合适。

 

3. 小小辛巴的容错系统

我觉得他的系统就是在低位买入困境反转型企业,然后分五档进行持股持本的不断摊低。

这就是他所谓的“一底胜千顶”!也是他为何有勇气说——错了也要赢!

显然,如果没有源源不断外来资金注入,那么资金管理必须不能时刻满仓,而是留有至少10%的资金。

所以这种策略依赖于高超的选股技巧和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力。

 

4. 成长股

当前整体股市由于流动性问题,导致创业板出现了局部性牛市,也催生了很多创业板的“股神”!

他们的估值方法显然都比较激进,甚至有人不采用财务数据啦,而是用户数,这让我想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的IT泡沫。

再次证明:人的金融记忆力多么短暂啊,人真的无法从历史中学到教训!

 

不过我还是坚持以财务数据为根基,脱离了这个那就是完全的博傻!

 

成长股的特点是波动很大,特别是股价超过30的股票,也是我的实践体会。除非选到真正的超级大牛股(股价基本不回调,最多是横盘震荡而已!),那么大幅度回调是常事,这也就需要解决回撤问题,也正是我过去遇到的问题!

 

考虑到2014甚至2015牛市都不一定来,所以我将把主力资金布局到中小和创业板,这样对G类股票来说系统性思考防止回撤问题大有必要了。

 

我当前的策略就是:设置回撤减仓线。

目前采用的是最高点回落8%就开始启动,显然这是一种静态标准。也许可以设置更为灵活的动态标准,但考虑到必须简单易用,我还是使用静态方法。

但是考虑到一个残酷的现实,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你的资本回落同样比例,那么回撤的资金量将越来越大,比如10万的8%是8000,而如果股价涨到5倍,这个时候回落8%的资金量也放大了5倍,所以理论上应该把回撤减仓线也压缩5倍,即1.6%,显然这个回撤线是无意义的,因为一天的正常波动都会达到这个水准。

难题中。。。

 

为何设置的是减仓,而不是直接抛掉算了,主要是防止再投资的风险。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股票池轮换策略,这个也许是可行的,但这严重依赖于选股技能,只有好的选股技能才能构建优质的股票池。当然这种操作策略也是符合一种典型的卖出策略:基于机会成本的横向比较,发现更值得投资的外部机会而抛出手中的持股。

 

还有一些人采用的不是百分比,而是某条均线。由于我不希望在自己的投资系统中引入这种东西,所以暂不会采纳。

 

总体来说,针对股价回落的问题,我的三大类股票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应对策略:

A. 价值型

越跌越买(比如当前的银行股)

无止损

不设回撤减仓线

 

B. 成长型

无止损

设置回撤减仓线

 

C. 理性投机

有止损

不设回撤减仓线

 

shannon

Jan 11th, 20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