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要观点修正:格雷厄姆仅仅注重企业量的分析而忽视质的分析吗?

(2013-07-03 16:04:04)
标签:

财经

分类: INV[股票投资]

近日,再次重读1934年版的《证券分析》,对于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过去认为他仅仅注重量化分析,而轻视质的分析,再读发现自己已经误读了这位大师。

 

在1934年写的第一版前言中,作者就讲到本书将要忽略的但有极为重要的方面——如何研判一家企业的发展前景。

并表明为何要忽略,那是因为他很少看到有关这方面很值得借鉴的观念和想法。

 

正是如此,导致如此宏大的投资圣经居然绝大部分都是跟量化分析相关,真正宝贵的投资思想、警告和建议都夹杂在数据分析之间的零散文字里面,这就是很多人读不下去的原因吧。

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喜欢去读那些封面五颜六色的炒股秘籍和宝典,里面堆积了N多的K线,并对筹码、均线、庄家技巧等讲得“头头是道”!!!

 

在本书第二章讲到证券分析中的基本因素,专门针对质的因素和量的因素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讲解,最精彩的是那个经典的例子:第一国民商店(百货)和斯塔贝克(汽车)。

从数据看,后者支付的优先股股息倍数比前者要稳定一些,但是作者从行业的稳定性来分析却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第一国民商店表现的数据更符合其行业特性,而后者却有点反常。据此认为前者是更为理想的固定价值投资标的。

 

然后在本章结束时,作者也做了严谨的总结:证券分析的工作必须基于数字、基于经得起考验的检验和标准。但仅有数字是不够的,质的因素方面的考虑可能将根据数字方面的考虑得出的结论完全推翻。某一种证券的统计数字可以非常“好看”,但如果其未来发展疑虑重重,公司管理层可信度低,仍然应该拒绝对其投资。再次强调,分析家应该对“稳定性”这一质的因素给予较高的重视,因为稳定性体现了基于过去的结果的结论不大可能会发生预料之外的变化。

 

作者也多次强调对管理者评价的难度。

更让我耳目一新的是作者认为对企业未来业绩的估算也应该属于质的范畴而不是量的范畴。

 

总之,尽管《证券分析》这本书百分之八九十的内容都在讲量化分析,但并不表示作者一边倒地就把质的因素忽略了!相反,这体现了作者的严谨和保守态度,不会把一些似是而非、经不起时间检验的结论放到书中去。

我想巴菲特也是通过读了费雪关于成长股选择的一系列结论,才逐步破解了这个难题,并融合了二者。

 

shannon

Jul 3rd, 20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