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专程拜访了国内的知名投资人林园先生,去之前委托朋友请书法家写了一副书法作品,内容是:“独树一致,自成一家!”林园先生欣然笑纳,之后我们进行了一些交流,其中有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园先生说到:“中国股市开张以来,除了买深发展是偶然撞见的之外,其他的大牛股都抓住了,是必然的抓住了。深发展挣钱是因为当时供需太不平衡,股票太少了,谁买上算谁的,深发展的挣钱不属于规律,之后的大牛股都是凭本事靠投资逻辑抓到的。”于是我就问林先生:“你抓大牛股的逻辑依据是什么?”林园说到:“这要靠对社会的全面了解,你必须知道当人均工资多少钱的时候,什么产业会兴起,每一个产业的兴起都与人均GDP,社会收入水平的变化直接相关联。不可能在温饱还没解决的时候,出现大量的旅游公司能挣钱。客观经济规律内在的决定了,在哪一个发展阶段,哪类产业会兴起。比如,中国现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复制美国的发展的过程,美国其实是一个先行的样板,中国就是在复制这个过程,要研究产业兴起与收入的关系,同时参看一下美国就自然能知道,在什么阶段下买什么公司。”
林先生的这个观点我非常感兴趣,我认为他说出了一个道理,投资是投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础的大势,看大势者挣大钱,什么是大势呢?林先生的这个观点可能就是大势。大势不是政治,大势不是所谓的热门产业,大势是一定收入水平与一定的消费需求挂钩的对应关系。这种一定的收入水平与一定的商品需求挂钩的逻辑,是固有的普遍规律,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都会因为人均收入超过一千美元大量的采购家用电器,人均超过四千美元的时候大量的采购汽车,投资人依据这个逻辑就可以挣钱,这个最大的逻辑提供了最大的确定性,这就是大势。林先生这个观点既简单也很值得人们深思,林先生这个观点对不对呢?请大家各自思考一下。在与林园先生交流的过程中,谈到了白酒,谈到了茅台,我把我在此前思考的“精神文化经济学”的相关观点跟林园先生进行了交流。我说:“茅台为代表的白酒持续几十年不断的提价历程,背后潜藏着一种精神文化产品随着收入水平提升,价格日益提升的深层逻辑。”林先生说到:“是否有一种精神性商品的特殊定价理论值得进一步讨论,但是中国的白酒的确是一种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是有文化依托的特殊商品。1972年的我还是一个小孩子,那年春节天气非常冷,我妈妈领着我到一个商业系统的领导家里去办事,在领导家门外等了非常长时间,最后终于等到了这个领导,从这个领导手上得到了一个批条,买到了一瓶竹叶青酒,有了这瓶酒全家过年就有了气氛,没有这瓶酒过年就会是另一种局面。”
林先生进一步说到:“我父亲是一个很好的医生,很多人看好病后,都会发自内心的给我父亲送东西,送的东西除了烟就是酒,但我父亲不抽烟。于是我父亲常常在私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们为什么给我不是送烟就是送酒?我现在急需一个压力锅做饭,你们为什么不送给我一个压力锅?不是满足我真实的现实需要,而是频繁不断的给我送我并不需要的烟和酒。”
我们共同认为,中国人互相送礼,且送的东西非烟即酒的习惯,是历史形成的固有习惯,烟酒是最“正正经经”的礼物,是拿得出手也能体现心意的礼物,虽然烟酒都是有害健康的!酒比烟更是首选礼物!酒这个东西其实相当多的情况下是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
董宝珍的微博欢迎您光临指导:
http://weibo.com/1179198244/profile?leftnav=1&wvr=3.6&mod=personnumber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凌通价值网(www.ltkdj.com),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凌通价值网,报纸等非网络传媒必须经过凌通价值网同意后方能转载。讨论此话题请登陆凌通价值论坛(www.ltkdj.com/bbs)发起讨论。凌通价值网联系QQ:52376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