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个股票术语的深思——“亏”,“越跌越买”和“历史最高价”!
(2012-12-23 10:49:51)
标签:
财经 |
分类: INV[股票投资] |
如下文字是写给投资者们看的,那些乐于追涨杀跌的投机者们没有必要阅读,否则读了要么是看不懂在说什么,要么是认为在胡说八道。
1. 亏
对于任何股票玩家,总离不开两个字——赚,亏!
那么在价值投资者眼里,什么叫“亏”呢?
就像一般的商人图吉利,很多人就避免说“亏”这个字,而改用一个人人都能明白意思的字来代替——“套”!
其实,在我看来纯粹的价值投资者是有面临亏损的时候,那就是自己对基本面判断错误,即买错了不该买的股票,而导致自己强行在没有进入账面盈利时就不得不立刻终结错误的状态。
即对价值投资来说,“亏”一定是伴随错误。
人非圣贤,时刻总有一个错误在伴随着我们,面对错误的态度可以说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速度,对于初犯的错误是没有必要惩罚的,但要力争少犯或不犯过往错误。
而在其它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熊市阶段,买了就被套,或者一套就套N长时间,看到账面都是绿色,这能定义为“亏”吗?
我认为不能,因为“亏”(或者说“套”)总是会带来不良的心理反应,无论其数字的大小,据心理学研究同样数量的亏损给心理带来的厌恶感是盈利的两倍以上,当然刻意不说“亏”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或鸵鸟做法呢?
不是!
因为这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就好像一个理性的人对待各种世界末日传言一样!),我们也发明了更为优雅的词汇来表述这种状态——比如“临时性账面浮亏”。。。。
在实践中,我自己更认可一个词语——异动!
这样显得更为中性一些,同样可以用于临时性盈利状态。
毕竟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短期的盈亏状态就好比乘坐上海的地铁,我从张江高科到上海南站,我可以有好几种乘坐方式,但我只认定最终的目标——上海南站,至于中间我经过了那些站,或者没有经过那些站其实都不重要!我要思考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从长远看,我是否正在有利于接近自己预定的终点!
这就是我认为的投资者对于投资过程要重视,但对于证券资产的中间异动状态反而要学会淡定。
毕竟股票投资跟万事万物一样,总是曲折前行的,一条直线通往你家的情况在现实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总有那么几段路会朝着跟你家相反的方向而行的,我想每个人是很容易接受这一现实的!
所以,对于那些喜欢问“最近亏了还是赚了?”,或者说“最近赚(亏)了多少?”的问题,长线投资者的标准回答应该是——我是个长线投资者,我不关心这个问题,因为股价短期异动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当然,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特殊情况下,导致的被迫强制性卖出股票的风险导致的亏损。
即你所买入的股票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某种不可意料的紧急状况需要把股票强制性卖出以换取资金,即无法继续投资了,这种情况下导致的亏损并不是一个投资者水平的高低反应,而应视为一种意外风险,所以作为投资者自己不应该有歉疚感,身边的人也不应该以此为由来谴责投资者。
2. 越跌越买
针对越跌越买的机理,其实就是要把持股成本不断降低,把风险不断降低!因为在股市我们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常识:长远看来持股成本低的人最终成为了赢家!
当然前提是你对买入的股票有足够的理解,其基本面是向好的。
同时你留有安全边际,即你的入手价格必须是足够的便宜。
我听说很多人买了股票,就等着解套,一等三年五年的。这种被动式的等待值得吗?
从资本的时间价值来看,未必!
为何不积极行动,进行基本面重新审视呢?
如果真的不行了,果断出局,终结错误!如果是熊市的集体错杀,那就该大力买入,摊低成本,以提前进入盈利状态。
3. 历史最高价
很多人心目中的“便宜”不是通过一个标尺——价值!
而是历史最高价,比如去年或者半年前该股票最高曾经达到50元,那么现在跌到了10元,简直就是“太便宜”了!
这是多么危险的一种评估股票风险的方式啊!
相反,我在购买股票时,倒是喜欢参考历史最低价,我觉得这样做才更容易保护好自己!
我不得不站在另一个角度来审视价值投资相对于技术派的决然优势所在——正因为把心中把这个相对稳定的价值作为风险测定尺度,而不是基于那变幻莫测的股价!
正是这个优势让投资者们能够心安理得的持有股票,而不像投机者那样惶恐不安的持有股票。
即在相同时间跨度,投资者相对于投机者来说,其受到的心理折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这应该是除了经济报酬之外的一种心理报酬吧!
shannon
Dec 23th, 2012
1. 亏
对于任何股票玩家,总离不开两个字——赚,亏!
那么在价值投资者眼里,什么叫“亏”呢?
就像一般的商人图吉利,很多人就避免说“亏”这个字,而改用一个人人都能明白意思的字来代替——“套”!
其实,在我看来纯粹的价值投资者是有面临亏损的时候,那就是自己对基本面判断错误,即买错了不该买的股票,而导致自己强行在没有进入账面盈利时就不得不立刻终结错误的状态。
即对价值投资来说,“亏”一定是伴随错误。
人非圣贤,时刻总有一个错误在伴随着我们,面对错误的态度可以说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速度,对于初犯的错误是没有必要惩罚的,但要力争少犯或不犯过往错误。
而在其它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熊市阶段,买了就被套,或者一套就套N长时间,看到账面都是绿色,这能定义为“亏”吗?
我认为不能,因为“亏”(或者说“套”)总是会带来不良的心理反应,无论其数字的大小,据心理学研究同样数量的亏损给心理带来的厌恶感是盈利的两倍以上,当然刻意不说“亏”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或鸵鸟做法呢?
不是!
因为这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就好像一个理性的人对待各种世界末日传言一样!),我们也发明了更为优雅的词汇来表述这种状态——比如“临时性账面浮亏”。。。。
在实践中,我自己更认可一个词语——异动!
这样显得更为中性一些,同样可以用于临时性盈利状态。
毕竟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短期的盈亏状态就好比乘坐上海的地铁,我从张江高科到上海南站,我可以有好几种乘坐方式,但我只认定最终的目标——上海南站,至于中间我经过了那些站,或者没有经过那些站其实都不重要!我要思考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从长远看,我是否正在有利于接近自己预定的终点!
这就是我认为的投资者对于投资过程要重视,但对于证券资产的中间异动状态反而要学会淡定。
毕竟股票投资跟万事万物一样,总是曲折前行的,一条直线通往你家的情况在现实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总有那么几段路会朝着跟你家相反的方向而行的,我想每个人是很容易接受这一现实的!
所以,对于那些喜欢问“最近亏了还是赚了?”,或者说“最近赚(亏)了多少?”的问题,长线投资者的标准回答应该是——我是个长线投资者,我不关心这个问题,因为股价短期异动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当然,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特殊情况下,导致的被迫强制性卖出股票的风险导致的亏损。
即你所买入的股票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某种不可意料的紧急状况需要把股票强制性卖出以换取资金,即无法继续投资了,这种情况下导致的亏损并不是一个投资者水平的高低反应,而应视为一种意外风险,所以作为投资者自己不应该有歉疚感,身边的人也不应该以此为由来谴责投资者。
2. 越跌越买
针对越跌越买的机理,其实就是要把持股成本不断降低,把风险不断降低!因为在股市我们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常识:长远看来持股成本低的人最终成为了赢家!
当然前提是你对买入的股票有足够的理解,其基本面是向好的。
同时你留有安全边际,即你的入手价格必须是足够的便宜。
我听说很多人买了股票,就等着解套,一等三年五年的。这种被动式的等待值得吗?
从资本的时间价值来看,未必!
为何不积极行动,进行基本面重新审视呢?
如果真的不行了,果断出局,终结错误!如果是熊市的集体错杀,那就该大力买入,摊低成本,以提前进入盈利状态。
3. 历史最高价
很多人心目中的“便宜”不是通过一个标尺——价值!
而是历史最高价,比如去年或者半年前该股票最高曾经达到50元,那么现在跌到了10元,简直就是“太便宜”了!
这是多么危险的一种评估股票风险的方式啊!
相反,我在购买股票时,倒是喜欢参考历史最低价,我觉得这样做才更容易保护好自己!
我不得不站在另一个角度来审视价值投资相对于技术派的决然优势所在——正因为把心中把这个相对稳定的价值作为风险测定尺度,而不是基于那变幻莫测的股价!
正是这个优势让投资者们能够心安理得的持有股票,而不像投机者那样惶恐不安的持有股票。
即在相同时间跨度,投资者相对于投机者来说,其受到的心理折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这应该是除了经济报酬之外的一种心理报酬吧!
shannon
Dec 23th,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