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指的康美药业是指从事中药饮片及中药材流通的全产业链服务商,所指的红日药业主要指的是辖全资子公司康仁堂从事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剂服务商。本文主要做两件事情,比较这两家公司在中药产业链上的位置,并分析红日药业配方颗粒市场的未来走向。
为了清楚的比较这两家公司,在介绍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之前,对包括中药制剂在内的三个名词做概念性介绍。
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是任何药物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剂型,例如片剂、注射剂、气雾剂、丸剂、散剂、膏剂等。详细可参考百科百科中药制剂条目。
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这个概念表明,中药材、中药饮片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炙的饮片。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饮片的概念已经有所拓展,部分和配方制剂有重叠。
配方颗粒: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它保证了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能够满足医师进行辩证论治,随证加减,药性强、药效高、同时又具有不需要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成份完全、疗效确切、安全卫生、携带保存方便、易于调制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等许多优点。
从上面三个概念看来,中药制剂指的是用于临床的中药制成品,在概念上它包括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而配方颗粒只是制剂的一种,和其他的中药制剂如注射剂,气雾剂,散剂,丸剂有一定的差别,和片剂则有一些类似,具体怎么区分也没有明确的界定。中药饮片不是中药原材,而是经过一定初加工后用于传统中药方剂的一种临床用药,但是多数饮片需要病人回家后经过煎煮才能服用。而配方颗粒则是经过了煎煮这一深加工步骤之后的制成品,和片剂等制剂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前者可能是单味中药,而片剂则是复方了多味中药的制成品。
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不同见下表:

毫无疑问,在药房开药,配方颗粒对中药饮片的替代是必然趋势,这不是人可以决定的,而是技术驱动和病人需求双向作用的结果。中药饮片只是中药材初加工产业化的一个阶段,配方颗粒是中药材深加工的第二个阶段。个人认为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
第一层次:从原始中药材到中药饮片;
第二层次:从中药饮片到配方颗粒、复方制剂,注射剂等深加工制剂;
第三层次:从混合成分和杂质的深加工制剂到经提纯萃取浓缩的纯化制剂,代表产品如血栓通,丹参内酯,银杏内酯等
第四层次:从多成分纯化制剂到单成分纯化制剂,代表作如复星医药的青蒿素,信邦制药的人参皂苷_Rd。
第五层次:依据单体成分,分析出分子的主体结构,根据主体结构依照现代药物开发流程对单体进行改造,以提升其特异性,改善药效,降低副作用。
每提升一个层次,都依赖技术进步,越往上,技术难度越大,投入越多,并且到最后将与现代药物开发体系融合。从药学和药物开发上讲,并不是每一味中药都需要从第一层次升级到第五层次。中药本身的药学理论君臣佐使这种思想在目前的西方药物开发体系中并不存在,因此很多药材根本不会走到第五层次。从进化来说,并不是每一只动物都要进化成人,它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中药的产业体系演变也是这样,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分离的有效单体这些将来都能够有自己的位置,它们也将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生态体系。

上图是我做的现在中药药物的一个供应生态体系。大品种药材走基地形式,这些基地要么是直属药厂,或者是独立的药材基地公司。小品种不易规模化的药材则还是散在形式,它们主要通过药材市场流通进入下游。而在药房层面,除了中药制剂外,需要医生进行配伍的单味药品,现在还是处于初级药材,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共同存在的格局,而饮片替代初级药材,配方颗粒替代饮片是大趋势。
对于康美药业来说,现在还处在替代初级药材的高速发展阶段,现在它往上整合中药材市场,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实力。康美向上整合,选择中药市场而不是药材基地,其原因还不知道,可能是现在很多传统的药材基地都已经被控制了,而中药材流通市场相对容易整合一些,并且见效快,符合公司目前高速发展的需求。对于配方颗粒公司来说,康美所作的一切将会促进而不是遏制配方颗粒的发展。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药材市场的整合,加上康美在饮片产业化上的工作,将会促进药材供应和流通的规范化,标准化,这些工作将提升药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质量。二是康美整合药材市场,但是无法控制药材价格。这是个人的推测,不排除在一些品种上康美通过整合能够控制绝大部分上游资源,但是对于几千上万种中药材,这个是很难做到的。
2010年,全国800多家中药饮片企业总销售收入为700多亿元,2011年达到853亿元,同比增速22%,与医药制造业同期增速相同。从市场替代率来说,2006年,中药配方颗粒对中药饮片的替代率在1%,也就是说每销售100元的中药饮片,就有1元的中药配方颗粒,我们预计中药饮片年均增长22%左右,到2013年总产能将达到1269亿元,随着中药配方颗粒的替代率提高,到2013年或将达到4%,届时市场上配方颗粒容量将达到50亿元左右。在现在的成熟市场,比如日本台湾,配方颗粒对饮片的替代率有多少,现在还没有数据。这一替代率将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时市场接受度,而是技术。对于任何一种饮片,能否制成配方颗粒首先看技术可行性和成本,并不是没一味药材都要制成配方颗粒的。这个数据以后要多观察,它决定了配方颗粒的市场空间。目前饮片的年均增长率是20%,配方颗粒的增长率是50%。
康美药业2006年饮片收入两三亿,2011年十几亿。在总共八百多亿的市场里,市场占有率不到5%。行业内有7百多家公司,且多数公司规模小,赢利不佳,整合机会很多。目前康美的中药材贸易收入占公司总收入近一半。在整合了药材流通市场后,康美肯定会收拾那些中小型的饮片加工企业。目前国内中药使用方式上讲,康美的空间同样是很大的,而且康美不需要进行市场培育。
在价值生成方面,饮片和配方颗粒不能比。目前康美的毛利率是30%,配方颗粒的毛利率是70%,基本上是仿制药的毛利率了,将来要下降的。但肯定要高于饮片。配方颗粒本身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它节省了物流,仓储和病人后期加工的成本和时间,提高了中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配方颗粒也有复方形式,基本上就是中成药了。作为基本的药品类型,配方颗粒不大可能走新药路线,而是走品牌路线。病人通过比较,如果觉得那家公司的配方颗粒好,就会一直选择哪家公司的药品。配方颗粒的毛利率普通药材可能会降到40-50%,对于珍贵品种,还会维持高毛利率。
从红日药业上市以来的动作看,红日药业还是比较喜欢走并购这条路的。2011年,红日配方颗粒收入2.68亿,和2006年的康美药业一个阶段。由于目前配方颗粒的厂家不多,收购机会不大,在配方颗粒上公司基本上会以扩增产能为主。虽然公司在市场推广上需要进行市场培育,但是国家由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也是不小的春风,目前50%的行业增速表明市场空间潜力很大。在行业的产业链整合上,康美走的是向上整合,红日走的可能是以向下为主的双向整合。向上控制关键药材基地,向下则控制药房终端。康仁堂目前的配方颗粒不是成品包装形式,而是散装后在药房进行小包装,这一形式方便医生开处方,同时如果能够对终端包装机器进行技术和规格改造,将提升药房对康仁堂的依赖度,从而维持公司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