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冲基金风云录》读后感

(2012-07-08 20:41:21)
标签:

文化

分类: DDUP[每日充电]
花了四天时间,终于读完了第一本,接下来读二本。在此间隙之间,把自己获得的一些体会记录如下:

1. 做空的危险性
—— 再次提醒自己至少前十年不要碰这个,无论回报都么诱人!
—— 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做空当做主体,当做乐趣玩玩而已,就像LUS类投机一样!

2. 对冲基金经理压力是双重的,既要考虑长期又要考虑短期,是个外表光鲜但内心充满压力和残酷竞争的职业。
—— 作为独立的个人投资者,这倒是有着天然优势。
—— 即使将来有一天能够成立自己的资本管理公司,也必须建立以投资人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商人为核心!

3. 用历史数据分析了小盘价值型、小盘成长型、大盘价值型和大盘成长型股票的长期回报,综合看来小盘价值型是最好的。
—— 遗憾的是没有提供具体划分的依据。

4. 两种泡沫——坏的和很坏的
这是全书收获最大的地方,当然不是说其他方面写得不好,只是其它好的投资理念已经在众多其它经典之作中读到过,比如在谈到BFT的击球挥杆理论时强调基金经理无法像个人投资者那样可以耐心等待只有好球出现才挥杆。看来作为一个个人投资者,优势还真不少啊,如果投资业绩还不够好,那还真说不过去啊!

A. 坏的
泡沫消失后,伤害不是很大的具有一定生产力的泡沫,一般是没有银行融资的泡沫。
比如股票或债券泡沫,还有科技泡沫等。

B.是十足的恶疾,极度危险。
没有生产力的资产泡沫,一般会借助银行融资来支撑。
比如郁金香、东京高尔夫课程、房地产、收藏品、地产抵押等。
最危险的是那种能够吞没芸芸众生的泡沫 —— 房地产泡沫!

5. 在投资领域,集体智慧是不存在的
疯狂在个人是偶然的,在群体却是必然的。 —— 尼采
对于组织来说,投资决策既要防范集体昏聩的委员会方式,又要防止基于独裁的个人英雄主义。
—— 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保持独立思考和开放思维的把握。

6. 人们并不想在投资时被情绪左右,他们只是无法让自己不被情绪左右。
—— 这还是有点宿命色彩,其实BEN就提到了一种好的方式——即将投资体系的核心进行程式化。
—— 这就是我在进入股市之前为何花大力气去编写那本PGI的根本原因。

7. 学了个新术语:合成谬误
—— 合成谬误:在危机中,对个人来说理智的行为对群体整体而言则是非理性的,从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比如:失火了,大家都朝一个门跑去,对个人来说是理性而必要的;对整个群体来说,是灾难性的,因为可能因为拥挤反而丧失更多的生命。
比如:股市在恐慌中的集体杀跌行为,对每个人投资者来说,尽快脱手自己的股票是理智的,但大家都如此的话,整体市场将会进一步深度下跌,当然每个投资者最终必然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

—— 合成谬误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似乎刚好相反!
—— 后者是说在自由竞争体系中,每个人都做出对自己有利而不考虑他人的经济行为时,市场就会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从而达到一个很好的状态。

8. 最后一章专门介绍了凯恩斯。
—— 鉴于《凯恩斯传》是大部头的三卷,所以暂时还没有阅读计划,等有空了买回来读一读吧。
—— 通过凯恩斯投资生涯的巨大起伏告诫:慎用杠杆!
shannon
Jul 8th, 20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