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对高分红企业要苛刻一些

(2012-03-22 16:08:11)
标签:

转载

分类: INV[股票投资]
    每年三四月份市场都很热闹,上市公司除了要公布年度财务报告,还要公布分红派送转政策。A股市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很多,而靠送转股份敷衍市场的“变戏法”公司也不少。分红是一件好事,公司赚钱了回馈股东无可厚非。但是,从投资的角度看,“铁公鸡”企业真的不值得投资吗?买高分红企业真的就是价值投资吗?

    美国市场有很多“铁公鸡”,比如苹果,自1995年以来从未进行过分红派现;比如微软,自1986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一直到2003年都是一毛不拔;比如谷歌,自2004年上市以来,公司从未给过股东一分钱回报;再比如伯克希尔,自上个世纪60年代成立以来,公司从未给过股东分红。例子不止这些,美国市场曾经的“铁公鸡”牛股还有星巴克、Celgene、Gilead Sciences等一百二十多家最终入选标普500的公司。

    本月19日,苹果股价突破600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公司高调宣布,未来三年内将斥资450亿美元用于分红和回购股票。对于苹果公司的股东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吗?短期来看也许是,但长期来说我看就未必了。同为高科技公司的微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86年,投资者把一万美元投入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微软,到2003年该笔投资变成223万美元。而2003年以后,微软开始慷慨的向股东派息和回购股票,但其股价十多年来却原地踏步,甚至比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还要弱不少。

    巴菲特在1997年的股东大会上解释他的不分红政策时说:“我们不分红,因为我们认为我们能够将赚到的每1元钱去赚更多的钱。”巴菲特表示,如果伯克希尔投资1美元,无法创造1美元的价值,那就会进行分红。由此来看,如果伯克希尔宣布进行分红的话,这很可能代表其承认未来的投资机会有限。

    从企业发展阶段现金流量的表现来看,在创业期和快速发展时期,企业往往需要大量的现金研发产品、创新技术、开拓市场和扩大生产规模,根本无力支付股利。而在成熟和衰退时期,由于产品和技术已经完善、市场已经饱和,资本支出包括研发和固定资产投资较小,企业往往因现金流量充沛(尽管增幅有限)而乐于慷慨分红。

    当然,并非所有的慷慨分红企业都一定处于成熟和衰退时期。无论在哪个市场,都有一小部分极为优秀的企业,不止分红很慷慨,成长速度或者说净利润增长速度同样也很快。我们称之为“皇冠上的明珠”。美国市场最典型的例子包括菲利普·莫里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百盛餐饮(肯德基、必胜客等)、卡夫食品、喜诗糖果等长线大牛股。有没有发现,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都是绝对的轻资产型和低负债型企业呢?没错,这类企业研发费用和技术更新支出很少,开拓市场和扩大生产规模的投入也很小,而产品的配方、专利和品牌价值却很大。这种无形资产不但不消耗现金,还是创造现金的奶牛。这类企业,不是“皇冠上的明珠”,那会是什么呢?

    所以说,“铁公鸡”也好,高分红也好,并不是决定投资的必要因素。我的投资系统从来都没有把分红列为参考指标,原因也在于此。有些投资者特别喜欢高分红的企业,并冠之以价值投资,这一点我是完全不认同的。分红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净利润增长速度是否依然足够快、公司财务状况是否依然足够健康、公司估值是否依然足够合理。对于高分红的企业,我们的选择标准必须更加苛刻,以避免落入高分红但低增长甚至无增长的“价值陷阱”。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