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白手创业的反思和建议
(2012-03-12 18:22:20)
标签:
财经 |
分类: BUSINESS[商界] |
本周末近距离考察了一位湖北老乡在南京创业的状况,现予以总结和反思。
基本状况:他北大工学硕士,已婚人士,年龄38岁左右,已有一个五六岁的儿子,家庭幸福,以前从事移动终端应用层开发,主要是Android平台和ios平台。
公司状况:去年下半年注册公司,并租用了办公场所,目前有两个人,他和他的妹夫(负责对外市场开拓)。目前还没有任何收入,也没有引入任何风投。主要方向:科技产品开发、培训。
反思:
1. 创业跟年龄关系大吗?
—— 从原则上讲不大,但是针对某些高度智力型产业(比如IT产业),我认为年龄不得不作为一个风险要素,因为人的身体过了三十五岁,不可能再像二十多岁那样精力充沛了。而创业初始的三年无疑是非常辛苦的。
2. 家人必须支持吗?
—— 是的,必须跟自己的家人进行充分沟通,并获取“批准”!
3. 至少需要什么样的合伙人?
—— 市场营销
—— 因为一般来说,技术人员很爱好技术,也比较喜欢跟机器打交道。思维模式也是比较偏于左脑模式的——逻辑性强!相反,跟人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说服力都是短板。
—— 过于讲求诚实,所以不太会采用更多的商业手段来获得订单或客户!
—— 口才普遍不够好,所以即使有机会去跟客户沟通,也不太容易“感动”客户!
—— 故此,合伙人里面至少有一个专业的营销人员,予以弥补!!
4. 如何度过初创期?
—— 如果手上已有客户,已有订单,那么这个比较好过一点;
—— 如果自己有技术专利,或者有核心竞争实力的技术产品在手上,可以去找风投、天使投资等进行融资。
—— 如果以上两者均没有,那么就必须考虑给自己建一个造血系统——现金流入渠道!
—— 相对于营销人员创业,技术人员创业最大的缺陷在于对外获得客户的能力,而这又是任何一个企业至关重要的的一面,故此:技术人员创业的企业起步的商业模式要尽量简单,流程尽量短,针对的客户最好是弱势群体,而不能起步就去攻金融、电信等高规格的客户——这个实在有点不可行!要知道诸如华为这样的企业起初都是靠倒卖交换机、做做电源、开关来造血——并从最简单的交换机研发做起的!故此,不要在技术产品层面过于高规格,而更强调如何为系统造血——让公司能够活下来,能够活得久——在这种情况下再去逐步规划产品的延续性和技术壁垒等问题。
5. 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 过于看重技术,而轻视运营制度建设、营销的作用;
—— 只管烧钱,不管造血!
—— 角色转化不到位——没有真正从心理和行为上做到从技术人员或是管理人员转化为商人!
—— 急功近利,缺乏耐心!
—— 融资能力缺乏,不能因为一两次融资失败就彻底放弃了融资行为——融资必须是持续性的行为,更不能等到用完公司最后一分钱才想到去融资——那已经非常晚了!要知道很多企业,哪怕是盈利的企业最后都死于现金流危机而不是订单危机!
—— 整个公司的发展战略仍然是技术驱动而不是客户驱动—— 我最怕他们谈自己将如何如何?自己认为如何如何?而不是走出去,进行市场调查,从客户需求入手来反推自己应该做什么。。。。思路仍然停留在我过去会什么,我最擅长什么,我认为什么比较好,。。。所以我就去做什么,去找客户——这样做也许可以做成,但很辛苦,而且需要运气的成分!
—— 以为自己是技术牛人,或者自己在别人公司带领过开发团队,就可以成功的创立一个公司啦?——首先,作为企业核心技术人员或是高管都不足以具备成功创业的关键商业技能——特别是对公司战略、运营管理、成本控制和营销等重要方面,技术人员更容易忽略这些至关重要的方面——而头脑里总是想着技术、技术、还是技术——既看不宽,又看不远!
——过于务实,总认为对公司的宣传、内部制度性建设等太空泛,对公司命名、LOGO等涉及公司形象的问题也没有高度重视。。。。。。
——不够专注——同时开启两个甚至多个项目,而不是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一个项目,而且是尽可能简单的项目上面。。。。看看浙江的很多隐形冠军企业(全球行业第一)吧——纽扣大王、吸管大王、领带大王。。。——想想看,别人一辈子几十年就坚持、坚定做一个东西,而且是非常平凡的东西。。。。
—— 对各种黑天鹅事件估计不足,对公司整体风险认识不足,总以为 激情 + 技术 = 成功!而不是 激情 + 专业化 + 坚持 = 成功!
专注的力量是无穷的。。。。。。
总之,从技术人员到企业主人的升级绝不仅仅在于身份的变化,更重要的要问你的能力集是否做了同样的转换。
那么,有志于创业的技术人员应该如何行动呢?
—— 很简单,就是多看商业书籍,特别是多读商人的传记,包括汽车业、零售业、金融业。。。而不仅仅局限于IT业。多观察社会,特别是对于新的变化要足够的敏感,不要让自己只是对技术非常有感情!!!!以老板的思维来做训练自己的言行,包括说到做到,执行力的提升等。要全面化系统化思维,要跨界思维!
——BOSS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职业,既如此,就要做到专业化。幸运的是,对于高科技人员来说,本身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这个优势可以大大缩短适应期。
shannon
Mar. 12th, 2012
基本状况:他北大工学硕士,已婚人士,年龄38岁左右,已有一个五六岁的儿子,家庭幸福,以前从事移动终端应用层开发,主要是Android平台和ios平台。
公司状况:去年下半年注册公司,并租用了办公场所,目前有两个人,他和他的妹夫(负责对外市场开拓)。目前还没有任何收入,也没有引入任何风投。主要方向:科技产品开发、培训。
反思:
1. 创业跟年龄关系大吗?
—— 从原则上讲不大,但是针对某些高度智力型产业(比如IT产业),我认为年龄不得不作为一个风险要素,因为人的身体过了三十五岁,不可能再像二十多岁那样精力充沛了。而创业初始的三年无疑是非常辛苦的。
2. 家人必须支持吗?
—— 是的,必须跟自己的家人进行充分沟通,并获取“批准”!
3. 至少需要什么样的合伙人?
—— 市场营销
—— 因为一般来说,技术人员很爱好技术,也比较喜欢跟机器打交道。思维模式也是比较偏于左脑模式的——逻辑性强!相反,跟人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说服力都是短板。
—— 过于讲求诚实,所以不太会采用更多的商业手段来获得订单或客户!
—— 口才普遍不够好,所以即使有机会去跟客户沟通,也不太容易“感动”客户!
—— 故此,合伙人里面至少有一个专业的营销人员,予以弥补!!
4. 如何度过初创期?
—— 如果手上已有客户,已有订单,那么这个比较好过一点;
—— 如果自己有技术专利,或者有核心竞争实力的技术产品在手上,可以去找风投、天使投资等进行融资。
—— 如果以上两者均没有,那么就必须考虑给自己建一个造血系统——现金流入渠道!
—— 相对于营销人员创业,技术人员创业最大的缺陷在于对外获得客户的能力,而这又是任何一个企业至关重要的的一面,故此:技术人员创业的企业起步的商业模式要尽量简单,流程尽量短,针对的客户最好是弱势群体,而不能起步就去攻金融、电信等高规格的客户——这个实在有点不可行!要知道诸如华为这样的企业起初都是靠倒卖交换机、做做电源、开关来造血——并从最简单的交换机研发做起的!故此,不要在技术产品层面过于高规格,而更强调如何为系统造血——让公司能够活下来,能够活得久——在这种情况下再去逐步规划产品的延续性和技术壁垒等问题。
5. 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 过于看重技术,而轻视运营制度建设、营销的作用;
—— 只管烧钱,不管造血!
—— 角色转化不到位——没有真正从心理和行为上做到从技术人员或是管理人员转化为商人!
—— 急功近利,缺乏耐心!
—— 融资能力缺乏,不能因为一两次融资失败就彻底放弃了融资行为——融资必须是持续性的行为,更不能等到用完公司最后一分钱才想到去融资——那已经非常晚了!要知道很多企业,哪怕是盈利的企业最后都死于现金流危机而不是订单危机!
—— 整个公司的发展战略仍然是技术驱动而不是客户驱动—— 我最怕他们谈自己将如何如何?自己认为如何如何?而不是走出去,进行市场调查,从客户需求入手来反推自己应该做什么。。。。思路仍然停留在我过去会什么,我最擅长什么,我认为什么比较好,。。。所以我就去做什么,去找客户——这样做也许可以做成,但很辛苦,而且需要运气的成分!
—— 以为自己是技术牛人,或者自己在别人公司带领过开发团队,就可以成功的创立一个公司啦?——首先,作为企业核心技术人员或是高管都不足以具备成功创业的关键商业技能——特别是对公司战略、运营管理、成本控制和营销等重要方面,技术人员更容易忽略这些至关重要的方面——而头脑里总是想着技术、技术、还是技术——既看不宽,又看不远!
——过于务实,总认为对公司的宣传、内部制度性建设等太空泛,对公司命名、LOGO等涉及公司形象的问题也没有高度重视。。。。。。
——不够专注——同时开启两个甚至多个项目,而不是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一个项目,而且是尽可能简单的项目上面。。。。看看浙江的很多隐形冠军企业(全球行业第一)吧——纽扣大王、吸管大王、领带大王。。。——想想看,别人一辈子几十年就坚持、坚定做一个东西,而且是非常平凡的东西。。。。
—— 对各种黑天鹅事件估计不足,对公司整体风险认识不足,总以为 激情 + 技术 = 成功!而不是 激情 + 专业化 + 坚持 = 成功!
专注的力量是无穷的。。。。。。
总之,从技术人员到企业主人的升级绝不仅仅在于身份的变化,更重要的要问你的能力集是否做了同样的转换。
那么,有志于创业的技术人员应该如何行动呢?
—— 很简单,就是多看商业书籍,特别是多读商人的传记,包括汽车业、零售业、金融业。。。而不仅仅局限于IT业。多观察社会,特别是对于新的变化要足够的敏感,不要让自己只是对技术非常有感情!!!!以老板的思维来做训练自己的言行,包括说到做到,执行力的提升等。要全面化系统化思维,要跨界思维!
——BOSS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职业,既如此,就要做到专业化。幸运的是,对于高科技人员来说,本身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这个优势可以大大缩短适应期。
shannon
Mar. 12th, 2012
后一篇:我心中的中国女人印象和选择范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