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落红满径 交响命运


标签:
转载 |
分类: MUMV[音乐电影] |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佳人倚窗凄凄楚楚,悲戚感怀,愁怨含泪,我陪着感伤。“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诗人满腹愧疚,感叹人生中时过境迁无可弥补的诸多往事,我亦心生遗憾,悲凉不已。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花枝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脆弱的心绪总是徘徊在伤春惜景的切切情怀中,以至于“落英-红”的ID伴我走过了那些个只有寒冷的春夏秋冬,泪眼婆娑。
一个普通的中国男孩,10岁时因为意外触电而失去了双臂。没有双手,但他却用脚弹出了动人的音乐!人们在惊叹的同时,不禁问道:为什么选择弹琴?刘伟答:在我的生命里,有三样东西不能少:空气、水、音乐。
听完淡定的刘伟弹的《神秘园之歌》,我脑子里翻滚起反差很大的《命运交响曲》的旋律。刘伟不屈的精神,不就是贝多芬用生命谱写的这首撼天地、泣鬼神的交响曲中的锵锵音符吗?
难以想象,一个没有双手的人能弹出如此动听的钢琴曲;难于相信,创作音乐的人,在失聪的状态下写下一部部不朽的伟大作品!他们做到的是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也许,正因为有不幸、正因为悲怆,生命才深刻,作品才伟大。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那四声撼人心魂的重音鼓锤响时,让世界上所有不幸的人,去跟紧这位命运多舛的战士,昂起头颅,扼住命运的喉咙,向厄运宣战!这强大的力量贯穿在人间,激励无数遭遇不公的人站起来,坚强地向前。
让我们静一静心,走进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吧。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伟大的杰作
----------------题记
命运交响曲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漫长。那是贝多芬被疾病所困之后,所发出的心灵呼唤!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呐喊!
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之前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中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罗曼·罗兰对《命运》交响曲有过一段出色的描绘。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第五“命运”交响曲》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
第一乐章开头是由三短一长的四个音符构成的短句,即命运的敲门声,这个动机非常简洁,但它包含了极大的气势,而且悬念极强。整个乐章带着动荡感向前发展,是音乐史上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那宗教色彩的略带悲凉的旋律中透着些坚强。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温柔、起伏宽广而平顺的第一主题,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仿佛赞美诗式的对比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心灵照亮。
第三乐章和第一乐章是对比的。如果说前面的“命运”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的遭遇,严峻、真切,具有压迫感的话,那么这里的“命运”就是鬼鬼祟祟,影影绰绰,颇具幻想性了。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紧接着,在这虚幻的,几乎无声的“命运”之中,骤然爆发了第四乐章的胜利欢呼,将人们的卑微和怯懦一扫而光。四个乐章听下来,该抚平的都抚平了,该牵挂的,依旧是人类精神的永久牵挂。
在此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也可以送一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年近40岁的贝多芬,在这时候用他那炙热的感情以及独特的个性风范,以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和音乐天赋,为后人留下了这部永远不会过时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