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的悖论:介于有用与无用之间!(转)

(2009-12-02 17:18:41)
标签:

东菱

电子商务

庄子

理论

杂谈

分类: 心情港湾

    《庄子》是记录战国时期道家思想者庄周言行的书籍。其中有许多趣味的小故事,发人深思。
   《外篇.山木》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庄子和学生一起外出,经过一处山岗,看见山上有棵大树,长得高入云霄,枝繁叶茂,很有栋梁之材的架势。但几个樵夫在旁边伐木,却没人去砍这棵。庄子问原因,樵夫说:“这树的材质不好,就算砍下来也没啥用,所以我们都不砍它。”

于是庄子对学生说:“这棵树就是因为‘无用’,才得以长到这么繁荣啊。”
当晚,两人去庄子的一个朋友家里投宿,主人看见庄子,非常高兴,吩咐小孩杀一只鹅来款待客人。小孩问:“我们家有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废物吧。”

一会儿,香喷喷热腾腾的鹅肉端上来了,主人热情相邀,庄子毫不客气大嚼起来,吃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却仿佛若有所思,连美味都顾不上品尝了。
     第二天拜别主人继续上路,学生终于忍不住,问庄子道:“老师啊,昨天那棵大树因为‘无用’而得以终老天年,但那只鹅又因为‘无用’而遭到屠杀。那么,老师您觉得,应该采取‘有用’还是‘无用’的策略,才能保全自己呢?”
庄子笑了笑:“我将介于有用与无用之间。”

停顿了一下,看学生更加糊涂的样子,庄子又自己补充说:“其实呢,处在有用与无用之间,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依然会受到这‘有用’‘无用’的拖累。所以,最理想的做法,应该是乘着自然之‘道德’,浮游于天地之间。既不在意褒扬荣誉,也不在意贬损耻辱。这样,才可以顺势而动,而不是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或表现。到了这一步,那真是无拘无束,无可忧虑了。”  
     关于这段故事中包含的哲理,存在很多争议。
     有人认为,庄子的回答根本就是故弄玄虚的废话。
     认真讲,之所以“无用”的树得以保全,“无用”的鹅惨遭屠杀,是因为对人来说,“有用”的树就是要砍下来用,而“有用”的鹅则是活着用(听它鸣叫)的。说白了,要想活下来,最重要的是明白,哪一种状态会促使人来砍杀你,哪一种状态会使得人不想杀你。庄子提出的所谓居于有用无用之间,或是乘着自然之道德云云,都是不着边际的大话,根本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抱着这种看法,其实恰好就堕入了庄子所说的迷局之中。
须知,庄子里面的故事,大都借物叙人,讲述的是修身处世的例子。单揪住寓言的本身不放,岂不是太单纯了一点?
    山岗上的树木,农家的鹅,它们“有用”“无用”的利弊,当然是一目了然的。但是,它们又怎能决定自己的“有用”“无用”呢?
相对而言,滚滚红尘中的人,他们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自己“有用”“无用”的。然而,他们又怎能指望像看待树木和鹅一样,一眼看清楚,到底哪种情况下该“有用”,哪种情况下该“无用”呢?

那些嘲笑庄子废话的人,他们会自以为是地去判断,哪种表现更能够适应当前的形势,哪种表现能够为自己牟取最大的利益。正当他们沾沾自喜时,说不定就会被那看不透的时局,猛然打翻在地上。因为客观世界会用怎样的尺度来衡量“有用”“无用”,永远不是大多数人可以参透的。在近两年股市浪潮中被套牢的那些股民,不都是这样一类牺牲品么? 
    庄子提出的“介于有用无用之间”,我理解为与儒家“中庸”思想较为类似的一种态度。因为太“有用”的,可能会遭致嫉恨,或者“能者多劳”,为才所累陷入困境;过分“无用”的,又可能遭人轻视乃至欺凌,从而生活艰辛。惟有不温不火,既不凌人,也不为人所凌,才是相对平和的状态。
不过,这种“中庸”其实并不容易把持。因为要去判断怎样算过分,也是很麻烦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弄巧成拙。所以庄子提出了第二种态度,那就是,完全抛却所谓的荣辱观,既不去刻意的追求有用,也不去刻意的显示无用。一切无大欲,无大求,本着自己心中的自由道德,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态度待人。
    比如说,当旁人面临困难,决不为了所谓“低调”,而不肯伸手拉人一把;但也决不为了这赞誉,去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能达到这一步,可谓宠辱不惊,又怎能受制于环境呢?而且,真能秉持这种处世态度的人,他的人际关系也好,人生前途也罢,相信至少不会太糟糕。

这也可以称为庄子思想中,为人处世的“终极状态”罢。

                                                                                  红太狼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婚礼进行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