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沙尘暴的来源及其途径
(2009-11-25 20:27:23)
标签:
杂谈 |
我国沙尘暴的来源及其途径
小组:兄弟连
关于我国沙尘暴的来源我认为还是先要从沙源说起,每年冬春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源区有境外源区和境内源区两大类。境外源区主要有蒙古国东南部戈壁荒漠区和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区;境内源区主要有内蒙古东部的苏尼特盆地或浑善达克沙地中西部、阿拉善盟中蒙边境地区(巴丹吉林沙漠)、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北疆的库尔班通古特沙漠。又是什么造就了这些沙源呢?我们知道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又在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假设印度洋板块不与亚欧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那么中国的气候应该是东有太平洋,西有地中海,北部应该是西伯利亚浅海,按此看来平坦的中国大陆大部分都能得到充足的海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气候温暖而潮湿,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大部分为亚热带地区,也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沙漠和戈壁。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西伯利亚的浅海也逐渐消失,南下的西北风寒冷而且干燥。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
仅仅有沙源还不足以形成沙尘暴,大气环流也是沙尘暴的元凶之一,北京春天里发生沙尘暴的短暂一幕,只不过是中国北方连绵约3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在二三百万年中每年都要经历的天气过程,所不同的是,后者的风力更强,刮风的时间更长(可以持续几天),沙尘的来源并不是50米开外的十字路口,而是上百公里以外的沙漠和戈壁。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这个过程持续6000多万年以后,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狠狠的向中国西北袭来,而且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的沙漠和戈壁上,由于气温的冷热剧变,这里的岩石比别处能更快地崩裂瓦解,成为碎屑,于是黄土高原便形成了。北京偶尔的沙尘暴就是受这个过程的影响罢了。
我们再来看看我国沙尘暴的运动途径,前面我们提到我国的沙源暴的发源地主要由国内和国外的一些沙漠戈壁。很多情况下境内境外界限不会泾渭分明,当沙尘暴自境外发生并进入中国时,上述境内源区则成为加强源区,使空气中沙尘浓度急剧上升,造成严重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强风经过,一路上不断有当地的沙尘加入,沙尘暴的范围、规模和强度持续增大。有时沙尘暴源发地规模并不大,含沙量并不高,但一路移动,因地形地貌、气温气候、植被等原因,沙尘暴很快得到加强,造成很大的环境灾害。 如果在沙尘暴季节乘飞机从西安去津京地区你也许会从飞机窗外看到那天空中一团团一片片像云一样的黄沙。
沙尘暴发生后,大致分三路或更多向京津地区移动。北路从二连浩特、浑善达克沙地西部、朱日和地区开始,经四子王旗、化德、张北、张家口、宣化等地到达京津。西北路从内蒙古的阿拉善的中蒙边境、乌特拉、河西走廊等地区开始,经贺兰山地区、毛乌素沙地或乌兰布和沙漠、呼和浩特、大同、张家口等地,到达京津。西路从哈密或芒崖开始,经河西走廊、银川或西安、大同或太原等地,到达京津,据专家调查,来自这一路线的沙尘暴,可以一路抵达长江中下游地区。
今年,我国在防沙治沙上的成绩也渐渐彰显,据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2009年宁夏仅出现大规模沙尘天气6次,此前每年宁夏出现的大规模沙尘天气都在十余次以上。与近年相比,首次出现的沙尘天气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都提早了,同时频次减少,污染强度也在减弱,真是很让人高兴啊!
作为青年一代,保护环境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存亡问题。我们要用清醒的头脑去面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更要真真正正的为保护环境迈出坚定的步伐。
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