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新时代,从三次分配说起
(2021-08-22 11:19:44)
标签:
时政 |
分类: 指点江山 |
最近,中央财经委会议上提到“三次分配”
中国当前已经完成了脱贫的重大历史任务,下一步就是实现共同富裕。
把社会结构从金字塔形转型为橄榄型。
“三次分配”的定义:初次分配是以市场为主导的要素合作博弈,使要素总体贡献最大化;再分配是政府在公平正义等国家价值导向下的强制性干预;而第三次分配是在向善、为公、乐施等社会价值理念的引导下,在法律政策的鼓励和促进下,由既看得见又看不见、并非由利益驱动或公权力强制、却充满活力的“社会之手”所推动的。
“共同富裕”、“三次分配”会接力“小康社会”的成为中国全社会新的关键词。
得先分析下,中央为什么会有三次分配的决策呢?
原因是:财政赤字、医保养老不足、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过大。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成就是显著的,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中国经济也有病患,房地产和债务的危机,需要就诊手术。
换句话说,中国经济最大的肿瘤就是脱实向虚。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到处都是玩金融、炒地产、搞电子商务的。
中国所有的上市公司加起来,地产和金融板块占全部利润的80%以上。
看看北京、上海、深圳,这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区,超一线城市,但是高科技和制造业并不是主要产业,也就是个零头。
中国虚拟经济的恶性膨胀,规模之大前无古人,后有没有来者不知道了。它不仅严重拖累了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也给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超高风险隐患。
当前,中国31个省只有上海是财政盈余,而其他30个省都是财政赤字。大多数省市(22个)财政自给率不超过50%,依赖中央的财政补贴。
社保、养老、医保基金也是严重不足。
最新的人口普查中,60岁以上的老人多达2.5亿,占比高达18%。预计2053年,将近有5亿老人。
中国是未富先老,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另外,中国当前贫富差距巨大。官方公布的基尼系数一直在0.5上下波动,高于发达国家的0.24-0.36的水平。
去年,总理说有六亿人可支配收入每月一千元,不到两千元的有九亿人。
据说,中国有1%人掌握全国财富的1/3,而底端的25%的人掌握全国财富不到1%。如果此为真,那中国的基尼系数得到0.73。
有些富裕的人,如某些影视明星、流量明星,穷奢极欲,社会责任感极差。
在这个时候,中央提出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有其良苦用心,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这不由得想起来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情节。堂堂的康熙盛世,竟然在一场河南的黄河水灾下,把财政亏空暴露无遗。
最近的一年多,中央是重拳连连,打击金控大鳄和地产大亨、还有整治互联网平台乃至医疗和民办教育等等。
需要肯定的是,当前中央指出的方向是对,出发点是对的,但是运动式方法上有欠考虑。
虽然运动能立竿见影,但是也会带来整个社会的不安全感。
运动手段容易过激,会伤害整个社会的信心基础。
共同富裕、三次分配,不能搞运动,得循序渐进的构建社会机制,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极端、不能硬来,别忘了贝隆的阿根廷和查韦斯的委内瑞拉的前车之鉴。
接着中央的财经委会议,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宣布出资500亿,助力共同富裕计划。加上之前捐的500亿,腾讯公司总计出资1000亿。
相信后面阿里等全国巨头也会纷纷跟进参与。带头的是全国巨头,接着就是地方龙头。
腾讯这一千亿,相当于立了一个标尺(bench mark)、一个典型、一个示范。
中国传统有儒商理念。
历史上,儒家的高道德要求不但影响的国家朝廷政治,还影响军事和商业。因此,汉语里有儒将和儒商这俩词。有钱、有力还得有品德。
家国天下的情怀不但是知识分子的,也是军人和商人的。
中国改革开放,率先富裕起来的企业家,也一定具有家国情怀。
中央说: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
在这个意义上,第三次分配,不应是行政主导的运动,也不会是再一次公私合营,而是社会治理的机制创新,以应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形成市场+政府+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三四十年里相对滞后的慈善事业,会成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载体。
自由主义者强调效率、强调竞争,平等主义者强调公平、强调福利。
这么一右、一左,双轮驱动,整个国家和社会才能向正前方发展。
有的历史阶段,强调效率多一些,就像改革开放初期一样;
有的历史阶段,必须强调公平多一些,也就是现在这个新时代。
以上。
雷火
2021.8.2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