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人话——反常的亲情写作
(2022-04-20 09:04:43)
标签:
作文教育情感文化时尚 |
请说人话
——反常的亲情写作
兰勇
看了这两篇阅读后,我就一点儿也没有心情写后面的两个作文题目了。
两个作文题目,一个是“在
有人曾说过:“生命中,你遇到了希望你变好,助你成长的人,那么他就是你的贵人。助你成长的人懂你,心疼你,他像一滴雨露,可以在你平静的心湖激起千层波浪。“他”可以是我们的亲人,老师,朋友,也可以是陌生人。
都关乎“成长”,这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父母,生命中的“贵人”的首选。但这篇阅读中的“贵人”是什么形象呢?第一篇出自朱作家之手。这位大哥,最擅长的就是编造,假得离谱。其文有诸多反常。
父亲什么也不说就辛苦劳作、默默付出替“我”还了债,还替 “山穷水尽”的“我”“赚”回了一个“柳暗花明”。我真怀疑朱老师是不是在背陆游的诗时也犯了不少学生同样的错误:将“山重水复”记成了“山穷水尽”。不然为何将它们对立起来写?
反常之一:“父亲浑身上下全是泥水”,我们注意不到?父亲在替别人插秧我们不知道?他每天比其他人要多干好几个小时我们不知道?
反常之二:“看着他沟壑纵横的面庞,花白的银发掩映着浑浊的双眸,我的两行清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看到父亲的如此辛苦,如此苍老,流泪不是很正常吗?为什么还要说“不争气”呢?不争气的不是你的眼泪,是你这个人啊!害得年迈的父母为你操心、为担心受怕、受累。而且这眼泪是清泪还是浊泪在这里有必要区分吗?
“睡觉吧!”父亲打着哈欠说,“不是还有几天时间吗?愁啥?
前一句可以有,后一句画蛇添足、多余,为何?这不明示了父亲是胸有成竹的嘛。
反常之三:父亲的一通电话,中以让情绪得到平歇,让尘世中疲惫的心灵得以坦然。电话那头亲切的话语以及唇齿间的一鼻一吸,就像海的潮汐,进退之间,洗涤生活的沙砾……
沙砾洗干净了什么?还不是沙砾?干净的沙砾?
更让人奇怪的是:这么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为何还会与“我”通电话?而且,效果那么明显:
反常之四:前文说父亲“总是这样,好像事不关己,一副不痛不痒的样子”,后文又说“从小到大,我习惯了父亲的照顾,晚上睡觉前,所有的门窗,父亲总是挨个的查一遍,我也在这开关门窗声中安然入睡。”
反常之五:我真不明白,作者为何要在写作的过程中引入老井的诗。
“俺拼命刨煤/只是为了找到三十多年以前/被一堆碎炭埋在井底的爸爸。”
是挺能让人动容的。但作者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人瘆得慌,因为他说:
他一直寻找三十年不见的父亲,因为寻找,父爱就一直不会停止呼吸。
找,是儿子的执着,跟父爱有什么关系?最多能说明我们缺父爱。从哪里看出了“父爱”来?而且“父爱”如何呼吸?如果是父亲仍在呼吸就更恐怖了:让一个压在碎炭下的人三十年仍不停止呼吸,我不知这是孝还是不孝?作者一定没看懂鲁迅的《父亲的病》。
反常之六:作者的另一个朋友讲了另一个可怕的事。儿子小时候偷东西,被父亲用绳子绑起来用皮带打。父亲死后,儿子居然用当年父亲绑自己的绳子来绑父亲的棺材。并解释说:
通过这根绳子,把他和父亲的魂魄紧紧绑在了一起。
天啊,这是什么父子亲情?我完全感觉不到儿子对父亲的尊重,只觉得这是儿子对父亲的报复:你当年用绳子绑我,你死了我就将就用这绳子来绑你的棺材。方便鞭尸吗?
反常之七:“我”小时候把父亲为我新买的白球鞋掉进了粪坑。先还在为被父亲揍得一个劲儿地求饶而怨恨,很长的一段时间。接着就说“可是当想起那个画面,心便温柔下来。”是哪个画面?父亲揍我的画面?当然不是。作者说的是父亲为了洗鞋的画面。“那”指示代词通常代前文啊,为什么不能等把画面描述再说这句话。最后的反思也奇怪:
若不是父亲的柳条,顽劣如我又该平添多少伤痕,当年的痛,也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为何?是我从上吸取教训了就不再顽劣了?我不禁想了秉坤说的:
当爸了,还有爸揍你,这不就是幸福吗?
有什么不同?
反常之八:作者最后总结道:
这份永恒的恩情,总在暗处和反面,悄悄地给你创造一个个“奇迹”。我置身于幸福,却忽略了幸福的根源。就像停电之后,我才想起,我多么需要一根,哪怕快要燃尽的蜡烛。
反常得让人看不懂:为什么要把父爱比作蜡烛?还是快要燃尽的蜡烛。莫名其妙啊!
综观全文,父亲的爱有隐藏、在暗处吗?“我”不是听着他的开关门窗的声音入睡吗?“我”不是看见他给我洗球鞋了吗?“我”不是看见他满身的泥水了吗?
综上所述,命题人设置的选择用“父亲不缺席”还是用“你看不见白天的星”为题完全无意义。这篇文章既看不出父爱永不缺席,父爱也不是白天看不见的星星。星星白天看不见是因为太阳光太强了,还有角度问题。你夜晚看到星在白天肯定看不到:因为地球要公转还要自转。这个比喻与文中其他比喻一样蹩脚。
朱先生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好好说话,不说人话。
第二篇阅读叫《一个反常的女人》,我真没看出她哪里反常了。她爱自己的孩子,为了避免孩子因为父母吸毒的历史而受到伤害,故意把亲生的儿子说成是领养的这不很正常吗?反常的是她五大三粗却生了一个细皮嫩肉、一点也不像她的儿子,另外她怎么突然就由一个吸毒人员变成一个慈爱无限的母亲的。痛改前非?因为丈夫死了?因为有了孩子当了母亲?应该适当交代一下啊!
如果我们的贵人——父母都如文中这样的人,如何得了?我们是在什么之中成长啊?
还是要说说梁晓声。他未经删改的《慈母情深》已经让我深受感动了,《人世间》更是让人热泪涟涟,无论是李素华还是周志刚,他们都是真人。原因何在?他们都说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