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多此一举?——今天张伟丽要比赛
(2021-04-24 17:29:03)
标签:
张伟丽拳击体育时尚文化 |
是不是多此一举?
——今天张伟丽要比赛
兰勇
北京时间4月25日即将到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弗洛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女子草量级冠军战:张伟丽PK罗斯-娜玛尤纳斯!
赛前,张伟丽114.5磅完美通过称重,展现了完美的肌肉线条。她的对手也称重过关了。为什么要比赛之前称量体重呢?
张伟丽,中国人骄傲。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凡是成大事者皆有辛苦的付出,孟老夫子早就说过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每一条都是针对运动员的。张伟丽也不例外。但我没想到她的最大的付出不是别的而是减肥。
她卫冕的UFC女子草量级金腰带称重体重上限为115磅,大约为52公斤,而张伟丽此前曾自曝平时的生活体重有60公斤或多一些,这就意味着张伟丽必须要减掉至少8公斤的重量,而像张伟丽这样常年保持严苛训练计划的运动员,体脂率已经很低,她必须牺牲掉本就不多的脂肪、水分才能达到这个极限要求。
一般在赛前一个月,拳手就会逐步开始降重,到了临近比赛的最后阶段水和食物必须做到严格摄入,精确到毫厘,最难熬的无疑是降重的冲刺阶段,他们必须要穿着不透气的降体服,排出体内最后一滴水分。
观看了她们称重仪式的全过程,是要脱掉身上的多余的衣服,在众目睽睽之下来称的。给她们称重的不是家庭常见的电子秤,而是有点像以前我们商店用来称土豆、称小猪、小羊用的那种磅秤,只不过不用秤砣罢了。这是为了公平,据说使用电子秤过磅更容易作假。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称重结束后要迅速进食来增加体重。
这……这……忍不住崩了一句不文雅的话: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要达到标准合格的数值极其艰难的:前UFC女子世界冠军隆达·罗西坦言,降重是她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光,但每年只有1-2个小时她的体重会达到那个数值。
既然大家都必须要刻意降体重才能达标,而后又要增重来比赛,这不是自讨苦吃吗?何不大家都不增不减呢?
这应该跟拳击赛的规则有关:拳击比赛是按照级别分组的,每个级别之间相差不一,分为:超轻量级是48公斤以下的,50公斤级别,60公斤以上的都是以5公斤分阶。这还要根据参赛队员的数量和级别差异,如果人数少差别不大可以跨10公斤,反之则进行细分。
降体重就是为了参加轻一些量级的比赛,如果控制得好,自己在体重上还有些优势。
还有哪些运动要称体重呢?举重肯定要称的,还有一些你想都想不到,比如:
赛马比赛有“赛前称重”,赛后有“复磅”,只有这两个重量相差在正负0.5公斤,这匹马的成绩才有效。
对于赛车和车手总重量,国际汽联也有着严格的规定,赛车和车手总重量,必须不能少于605公斤,这包括赛车、车手、头盔以及其它衣物的重量。对此赛后必须要经过重量称量,裁判宣布没有问题之后,车手和赛车才可以被外部人员接触。
我还曾在健身房看到那些练健美的哥们,为了比赛,几天不进主食,干咽白水煮的鸡蛋,并且还要在干蒸房把体内的水分全部蒸出来呢。这不是作死吗?
从另一角度看,称重也是必要的。讲三件以往的事:
一是农村卖猪时,农民就会想方设法让猪儿多吃,以此来增加它的重量。贾平凹有一篇文章叫《卖猪》就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这样的事。最后的结果:卖猪的人太多,要排队,从早晨一直等到了下午,猪猪消化快,美食变成了巴巴,憋不住了,屙了一堆,不达标,猪儿没卖出去。
二是当时当兵也要称体重。体重不达标者亦不能参军。作弊方法与前者类似。
三是当时农村人要割草交农业社沤肥,这是要过磅的。如何才能增加重量呢?趁早晨露水未干去割,贴着地皮割,杂些泥土自然就重些了。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那个时候都是为了增重,而今是为了减重。社会还是大大地进步了。
这些都是界于规则允许与不允许之间的事,比如:现在的短跑运动员之所以比以后的跑得快,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鞋更轻、更抓地,塑胶地面也比以往的沙地、水泥地高级。
类似利用规则来提高的成绩的还有:泳衣。
还有些规则不允许的,比如:
中学体考,让学生站在踏板上跳——居高临下,成绩自然要好些。跳绳时,让学生先摇动绳,等到发令枪时再加速。其实这测试不是跳绳的全过程,只是加速到了一定程度的成绩。
规则于人永远都是:建设——突破——再建——再突破……不停循环下去,人的智商就越来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