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方姨败也方姨——谈小说人物重心的处置
(2020-09-20 09:02:55)
标签:
阅读小说人物重心写作 |
成也方姨败也方姨
——谈小说人物重心的处置
兰勇
我们先来看一篇文章:
草根募捐晚会
片刻,小声说:“我……我还是唱吧,我也要为晚会出份力,草根晚会嘛,观众不会在意我唱得好坏的。我最后唱,估计那会儿观众走得差不多了,影响不了晚会的。”
一篇文学作品能不能用以命题应该考量四个因素:一是主题是否阳光。但凡消极、颓丧的是不能选用的,因为考试亦有情感价值导向功能;二是主题是否深刻,一眼就看明白了,还有什么考查功能呢?三是有无文学味,既有无意蕴深刻的词句,不然赏析什么呢?四是有无精巧段落和层次设计,否则如何设题呢?
这里重点说一下技巧设计的问题。没技巧无巧不成书,没技巧不能成考试文。但小说技巧过于明显了呢?我以为也不能取用。比如这篇《草根募捐晚会》。这篇文章的主题方向没毛病,问题主要出在方姨这个人物的处置上。
方姨该不该出场?
她在什么时候出场?
她在场中应占有多大的戏份?
她该不该讲自己的传奇故事?
这涉及到:
方姨是不是草根?她现在的确是草根一枚,但她的过去的呢?她可以算是这俗世中的奇人了。
本文主角是方姨还是老李抑或是全体草根?从标题看,主角当是全体草根,方姨只是其中一员,但方姨的形象是不是太突出了与背景甚至主题有些错位呢?所以我以为她虽然出场很晚,但成功地抢了戏,成了小说实际意义上的主角。
于是就产生了下一个问题:如果主角是方姨,老李的江湖地位何在?再说“草根募捐晚会”的标题是不是不匹配?这正是小说作者处置不当的地方。方姨可以出场,但不宜有特别的安排,尤其没必要讲自己的故事,只呈现她演出前后给人的惊艳即可。说明这俗世中亦有奇人,至于她为什么要救助老李,不必有特殊的理由。尤其跟她的传奇经历无关。但作者出于对人物的偏爱对传奇效应的追求,出圈了。
小说结尾说:草根募捐晚会结束了,余热未了,引发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引起全城人的关注。
到底是谁引起了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引起全城人的关注呢?是方姨的歌声还是她的传奇人生?抑或本应是关注焦点的老李呢?方姨成功地抢了C位。
本文的标题是“草根募捐晚会”,是不是方姨让那些本就是草根的人光芒更加黯淡了呢?
可以这样说:这篇小说成也方姨,败也方姨。没有方姨它就一篇只有主题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故事了,但方姨的戏份过重也造成了主角的多元,主题的左右摇摆。
所以试卷的最后一题是否可添加一个结尾:有人给文章添加了一个结尾:“半月后,老李的手术在中心医院进行……”。与选文相比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我以为是不可以的。否则就更加坐实方姨喧宾夺主的事实了。
还有就是篇文章的技巧实在太过明显:我问无数的人,看了方姨前面的“毛遂自荐”与故作谦逊,十个人就有十个人猜中了后面的反转情节,这还叫技巧吗?而且,她做决定之前为什么要犹豫、叹气呢?她本就是专业演员有足够的实力碾轧全场,参加这么一个晚会对她有什么困难呢?仅仅因为身材走了形或久未登台演出吗?明眼人一下就看出来了:不是方姨“表演”太过,这是作者的写作技巧用得太猛。后面的讲述与老李无关的自我经历则是抢戏了,是作者策划、命令她这么干的。
结末的教训是:任何人物的处置、情节的安排都要围绕主题来进行,主角不能易位,重心不能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