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也方姨败也方姨——谈小说人物重心的处置

(2020-09-20 09:02:55)
标签:

阅读

小说

人物

重心

写作

成也方姨败也方姨

 ——谈小说人物重心的处置

兰勇
我们先来看一篇文章:

草根募捐晚会
                                                  胡玲
    老李突患重病的消息在老街炸开了。
    老李的病情牵动着老街人的心。
    老街,城之一隅,多是出租房,租住者皆为外来务工者,平素大家多有交集。老李五十来岁,在老街的外来工子弟校教体育,他热心善良,喜爱游泳,水性尤佳。老街边上是东江河。在老李的召集下,组建了水上义务救援队。平日里,救援队轮流在江边巡逻,劝导玩水者,救援了数十名溺水者,深受老街人敬佩。
    老李家境普通,不堪承受巨额手术费,加上病痛难忍,他决定放弃治疗。老街人自发组织捐款,无奈大多数人收入不高,只筹得五万多元,仍旧是杯水车薪。
    晚上,老街古榕树下,一群人围坐着,又说起了老李。翻看手机新闻的出租车司机小陈突然抬头,说:“要不,咱们也像新闻里一样,搞个募捐晚会,为老李筹集医药钱。”
   “主意倒是好,可搞晚会要有舞台、音响设备,还要排练文艺节目,我们这些土包子,怎么弄得了?”卖豆腐的老王一声叹息。“无论怎样,咱们一定要想办法救老李。”清洁工陈老太说。
    三天后,老街人又在榕树下聚集。我昨天去文化馆收破烂,把老李的情况跟他们说了说,他们愿意无偿借给我们音响设备,收破烂的老陈说;舞台设计可以交给我孙子,他学设计的,设计舞台背景应该没多大问题,卖菜的丁妈妈说;我表演一个街舞,念书时我可是校街舞团成员,酒店服务生小胡说……
    大家都热切地建言献策,只有卖包子的方姨沉默着不插嘴,半晌,她深吸一口气,有点犹豫地说:“我唱首歌吧!”
    方姨,你会唱歌?平时没见你出过声儿啊?”大家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方姨凝神想了
片刻,小声说:“我……我还是唱吧,我也要为晚会出份力,草根晚会嘛,观众不会在意我唱得好坏的。我最后唱,估计那会儿观众走得差不多了,影响不了晚会的。”
   一周后,“救助好人,传递爱心”草根募捐晚会在文化广场拉开了帷幕。老街人把老李也搀扶到了晚会现场。老李虚弱地坐在观众席中,被病魔折磨得只剩下一把骨架,看着就让人心疼。舞台简陋,节目也不是很专业,但依然引来观众无数,人们通过晚会了解到老李的爱心事迹,纷纷慷慨解囊。
    晚会临近尾声,观众渐渐散去,这时只见方姨身穿洁白演出礼服,神采奕奕地走上舞台。音乐响起,方姨亮嗓,蓦地,观众们呆了。她的声音清亮高亢,饱含深情,宛如天籁。正散去的观众,触电一般,纷纷返回来,人们沉醉在方姨的歌声里。
    “天啊,这完全是专业歌手的水平,方姨真是深藏不露啊!”老街人连连惊叹。
     哎,这声音听着好耳熟啊!很像当年文工团的歌手安妮。对,她是安妮,我想起来了。20年前,安妮可是小有名气,后来不知怎么销声匿迹了……台下有不少人高声议论着。
    方姨唱毕,台下掌声雷动,她眼神闪光,娓娓道来:“大家说得没错,我就是曾经的歌手安妮,当年文工团改制后,我下岗了,我去酒吧唱歌,去农村跑商演,做婚庆歌手。后来,有人说我老了,唱法过时了,生活一落千丈,那时,我又生了一场大病,身材变形。为了生存,我只能改行,隐姓埋名,来到老街,开了间包子铺。老街人不知道我是谁,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老李,救起了我落水的儿子,他是个好人,希望好人有好报。”
    方姨接着说:“其实,我已经20多年没唱歌了,为了这次登台,我偷偷练声……我说这些,只想告诉台下的老李,我都能重新站上舞台,重新唱歌,你也可以从病床上站起来。”好!好!台下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选自《羊城晚报》2019年4月8日,有删改)

      这是今年重庆市中考语文B卷的一篇阅读材料。但我以为它是一篇有问题的文章。

一篇文学作品能不能用以命题应该考量四个因素:一是主题是否阳光。但凡消极、颓丧的是不能选用的,因为考试亦有情感价值导向功能;二是主题是否深刻,一眼就看明白了,还有什么考查功能呢?三是有无文学味,既有无意蕴深刻的词句,不然赏析什么呢?四是有无精巧段落和层次设计,否则如何设题呢?

这里重点说一下技巧设计的问题。没技巧无巧不成书,没技巧不能成考试文。但小说技巧过于明显了呢?我以为也不能取用。比如这篇《草根募捐晚会》。这篇文章的主题方向没毛病,问题主要出在方姨这个人物的处置上。

方姨该不该出场?

她在什么时候出场?

她在场中应占有多大的戏份?

她该不该讲自己的传奇故事?

这涉及到:

方姨是不是草根?她现在的确是草根一枚,但她的过去的呢?她可以算是这俗世中的奇人了。

本文主角是方姨还是老李抑或是全体草根?从标题看,主角当是全体草根,方姨只是其中一员,但方姨的形象是不是太突出了与背景甚至主题有些错位呢?所以我以为她虽然出场很晚,但成功地抢了戏,成了小说实际意义上的主角。

于是就产生了下一个问题:如果主角是方姨,老李的江湖地位何在?再说“草根募捐晚会”的标题是不是不匹配?这正是小说作者处置不当的地方。方姨可以出场,但不宜有特别的安排,尤其没必要讲自己的故事,只呈现她演出前后给人的惊艳即可。说明这俗世中亦有奇人,至于她为什么要救助老李,不必有特殊的理由。尤其跟她的传奇经历无关。但作者出于对人物的偏爱对传奇效应的追求,出圈了。

小说结尾说:草根募捐晚会结束了,余热未了,引发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引起全城人的关注。

到底是谁引起了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引起全城人的关注呢?是方姨的歌声还是她的传奇人生?抑或本应是关注焦点的老李呢?方姨成功地抢了C位。

本文的标题是“草根募捐晚会”,是不是方姨让那些本就是草根的人光芒更加黯淡了呢?

可以这样说:这篇小说成也方姨,败也方姨。没有方姨它就一篇只有主题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故事了,但方姨的戏份过重也造成了主角的多元,主题的左右摇摆。

所以试卷的最后一题是否可添加一个结尾:有人给文章添加了一个结尾:“半月后,老李的手术在中心医院进行……”。与选文相比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我以为是不可以的。否则就更加坐实方姨喧宾夺主的事实了。

还有就是篇文章的技巧实在太过明显:我问无数的人,看了方姨前面的“毛遂自荐”与故作谦逊,十个人就有十个人猜中了后面的反转情节,这还叫技巧吗?而且,她做决定之前为什么要犹豫、叹气呢?她本就是专业演员有足够的实力碾轧全场,参加这么一个晚会对她有什么困难呢?仅仅因为身材走了形或久未登台演出吗?明眼人一下就看出来了:不是方姨“表演”太过,这是作者的写作技巧用得太猛。后面的讲述与老李无关的自我经历则是抢戏了,是作者策划、命令她这么干的。

结末的教训是:任何人物的处置、情节的安排都要围绕主题来进行,主角不能易位,重心不能偏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