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勇讲素材80:作文是可以复习的
(2014-09-11 09:34:30)
标签:
教育文化杂谈 |
作文是可以复习的
——语文是作文的自留地
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为什么要立足于课本
写作如冶炼,学生主要采矿区有:
第一矿区:教材课本。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各门学科的课本。其呈现形式或文或图或表。
优势:经由教师悉心讲解、自己认真学习,熟谙。尤其是那些经典诗文、公式、定律、知识、掌故,已然演练多遭,信手即可拈来,关键是有无取用的意识。
着力点:事实、公理可援引为例,公式、定律可引导思维。具体做法:可赞同,可质疑,可联想,可想象,可类比,可对照,可求证,可续写,可改造。
第二矿区:生活感触。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感官能感知、心灵能感悟的素材。即使你不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但总有一两件事,留存在你的记忆深处吧,不必羞涩,把它搬出来,说不定能解燃眉之急。
优势:独特,且是亲身经历,感触真切,感受深刻。
着力点:可叙述,可描写,可说明,可抒情,可议论。叙述要清楚,描写要细腻,说明要准确,在此基础上,抒独特之情,表独特之论。所谓独特,无非是别人没有留心的细节、别人没有成功的表述。
第三矿区:新闻热点。这一类素材常以文字、图片形式出现,也可能是音响、视频。
优势:新鲜,易引发共鸣。
着力点:清楚地记忆贮存故事的框架,细节可以想象,此处正当用心、用力。
三大矿区,本因协调发展,立体开发,但不得不承认,学生平时圈在校园之内,困于课堂与练习之中,再加之懒于观察、惰于收集、疏于整理,乏于思索,生活、热点两大富矿常处于待开发状态,情急之下,能顺利忆起的有效素材可能就只剩课本了。
不必着慌,我们还有紧追慢赶、亦步亦趋的热门影视节目、流行歌曲,足矣。
语文是作文的母体,血脉相系。九年的学习,阅文无数:人情世故、天文地理、历史未来、科学艺术······为作文提供了最基础、最全面、最丰厚的滋养。精选之文,熟讲之课,理当最为精熟,语文是作文的自留地。
曾经在任课班级搞过一次“我最喜欢的课文”征文演讲比赛,收获颇丰。
我最喜欢的课文
——《一去二三里》
怀远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正是这篇至今连题目和作者也记不清的小诗,引我走进了美丽的语文世界。
一出游便是两三里,四五户人家都升起了袅袅炊烟,阴凉的亭台竹树环合,绿墙上别着朵朵婉转娇羞的野花。
深一脚浅一脚踩过泥淖的顽皮幼童,聚拢在田坎絮絮叨叨的花甲老者,抽着旱烟靠着黄桷树歇息的壮年男子,采桑织布、相夫教子的村妇,还有那桃花源式的村落······
不疾不徐,不浓不淡,湿湿的空气里缠绕着蛙鸣与饭香;不艳不妖,不骄不躁,恰如其分的声响和着恰到好处的味道;一颦一蹙、一举一动,天马行空、随心所欲······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精彩的下一页。
匆匆翻过或缓缓品过那些有名字的、没名字的以及记错了名字或忘了名字的篇章,在经典与时尚中饥不择食,汲了精华也触了糟粕,解了个中滋味也误了某君的意图。
路过迷蒙的烟村,歇脚阴凉的亭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仿佛越来越近,又似乎永远无法抵达。
记得在“烟村”上标注了拼音,字迹拙劣,痕迹模糊。印象却最是清晰。
一位朋友说:“随意选择一个方向,找一个晴天,信步往前走去,把一切让你驻足赏游的景色都当作偶遇。”悠游自在、酣畅愉悦,俯首向心、物我两忘。
伊始只为赶一场花事,见识了一片花海才醒悟——最广阔的森林永在前方,便不再为了某一朵花耽搁太久。
因此,一去不止二三里。
点评:
从来认为此诗仅具识字功能,没读出什么特别含义。不曾想,有人却咂摸出异样的滋味。
看来,品文需用心。
我最喜欢的课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姝含
“你不是鱼,怎能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每每读到这两句有些绕口的对话,我都不禁莞尔。这看似重复的句式,其实是两位哲学大师精血诚聚的结晶;就算不是千思万虑后的精华,也是令观者不禁感叹这巧妙的生活对白。
如果把惠子比作稍明事理的大哥哥,那庄子就一定是古灵精怪的小弟弟了。“鱼之乐”的畅谈,哥哥虽据理力争,却还是在弟弟的强词夺理下永处下风,最后以哥哥的无话可说而草草收场,暂告弟弟的胜利。哥哥是无奈的;这就好比秀才与屠夫争论是仁义道德重要还是一块肉重要,秀才使尽浑身解数说破嘴皮,依旧无法撼动屠夫的想法,若要再继续争论下去,说不定屠夫会因不耐烦而抡起醋钵大的拳头或挥起那瘆人的杀猪刀了。这不是贬低庄子,而是在这你来我往的对话中,庄子“蛮”屠夫的气质毕现。
做个大胆的推论:即使濠梁水中的鱼之前并不开心,也定会被兄弟之间的玩笑所逗乐的。
虽然惠子才是依据客观事实而发表感慨的正常人,但我却更佩服庄子巧妙灵活而不失韵味的机辩。“鱼之乐”的话题是永远也说不完的,因为庄子总能在迂回婉转之中冒出新的理论的,生活之美即在于此。
这在现代人眼中看似幼稚的争辩,却让人不得不感慨语言的精妙。哲学使人深邃,也让人变得纯粹。我不懂哲学,但我却不得不说:自庄惠后,再也找不出能辩“鱼之乐”的人了。
点评:
我特别喜欢蔡志忠所画的《老子说》《庄子说》,且从不把它们当哲学书看,只是觉得好玩而已。或许老庄本就不是一本正经的哲学家,而是开心自在的老顽童、欢喜达人。
看来,品文需用情。
兰氏悟语:
谁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关键还在于细读细品细研,唯如此才能从熟悉的课文中挖掘出“陌生”的宝藏来。与其漫无目的在书海上撒大网,勿如躬身于课本仔细搜罗。
自留地是啥玩意儿?就是爱咋拾掇就咋拾掇,爱种啥就种啥,爱嘛时收割就嘛时收割,不误农时就中。这样的自留地你不上心,套用一句东北话:你傻啊!?
(载2015年《中考作文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