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妈的一切》观后感

分类: 心语 |
偶然的机会打开这部电影,有些俗套的情节,而且还是分四五次才看完,但每次打开依然让我泪流满面….
电影讲述的是青岛的一个小康之家,主人公妻子是高中地理老师,丈夫是医生,独生女儿闯荡北京,婆婆老年痴呆像个小顽童,大家一起过着热闹且平淡的生活。某天早上,丈夫外出上班,妻子跟他提及最近小腹有点痛,叮咛抓紧去看看,结果一查已是癌症晚期,已扩散全身。丈夫赶忙联系北京的同门师生,并转至大医院治疗,结果依然无回天之力。因为主人公的疾病,之前各自忙活的一家人重新凝聚在一起,陪伴着曾经默默付出的母亲/妻子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故事情节有些老套,但也的确很有现实意义,现在这个年代,的确会时不时的听说谁得了癌症,谁走了…不用说远的,在我父母那个村庄,印象里就有不少大叔大妈因为癌症过早的离世。看电影的时候,脑子里也会不时的脑补,如果…只是说如果,万一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边,又该怎样面对呢?虽然一直知道死亡是必然的,但也一直觉得死亡距离我们很远很远,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父母。天真的以为彼此陪伴是遥遥无期的,所以我们总是无所顾忌的拌嘴、吵闹又和好,殊不知意外会在某一刻突然来临,让人措手不及,比如电影中的主人公。在疾病查出之前,主人公是全家的重心,丈夫属于牛奶洒桌上也妻子拿纸巾擦;婆婆吃饭、穿衣服只有这个儿媳能帮上忙;女儿在外闯荡,老母亲操心的事无巨细,每天叫起床、劝睡觉;还有个很不让人省心的弟弟,不务正业+胡搅蛮缠+没心没肺,总之,主人公是一个牺牲型的儿媳、妻子、姐姐与母亲,大家都把她的存在与付出视为最正常不过的存在。谁都不曾想,意外会突然来临…
首当其冲的,是影片中丈夫的反应让我感动不已。记得影片开场时,丈夫好像看报纸时不小心把牛奶洒桌上,他有些束手无策,这个反应让我对她有些失望。后来,在妻子查出疾病时,这个不苟言笑的男人悲伤得像个孩子,无数次的自责为什么没有在平常多关心妻子,为什么不早点带她来检查…同时,之前啥家务都不会参与的他快速转换角色,买菜烧饭,带着妻子外出散心,看着妻子的时候,满眼的温柔与不舍,让屏幕外的我们都看碎了心。丈夫话不多,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他对妻子无尽的爱与依靠,“我不能没有佩珍,离开了她我们怎么办….”医学专业的他在面对悲观的检查结果时依然不死心,依然不肯放弃,对他来说,哪怕再小的机会也要争取。电影里有一个场景,是他跟同为医生专业的朋友在小饭馆里吃饺子,朋友说真的没有任何救治机会,劝他放弃,平常斯文不已的丈夫破天荒的砸桌子,是啊,放弃最最心爱的人的生命,永远永远的告别,这是多么多么令人心碎的事。在无奈接受妻子终究得离开的现实后,丈夫勇敢的坚强着,估计平常有些大男子主义,但因为妻子,他听从女儿的建议,在妻子生命的最后时刻,表现出无尽的温柔,妻子问,“我走了,你会在什么时候想我?”在每天出门的时候、回家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网上找不到这个答案,只能凭记忆)总之,就是每时每刻,都会想念….
其次,是影片中的女儿。这个从小被父母安排得事无巨细的姑娘,一直想逃脱母亲的掌控,按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不想被管,所以跑到了北京,叛逆的找了有妇之夫。当她妈妈因为生病到北京治病的时候,一开始瞒着她,她以为是跑到北京来管,各种反感、各种排斥,矛盾一触即发。直到后来直到母亲在她面前晕倒,再查出已是癌症晚期,生命进入倒计时,这个叛逆的孩子终于克制自己的任性,尽己所能当起了“乖乖女”,不过,我想这也是她内心真实的选择。在母亲出院的时候提前收拾好家里,跟着母亲学做之前嗤之以鼻的美食,剪掉自己的长发为母亲做了一顶假发,带着母亲重回她场景工作过的地方,等等。这样的改变,相信每一个母亲都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惜命运太残忍,给她们留的时间太少太少。最后,母亲还是走的,幸运的是女儿受到母亲的影响,点燃了自己心中曾经的追求,也完成了母亲当年的愿望,成为一名气象观测员,来到了南极。
还有,是主人公在北京看病时的同房病友刘玫。一个至死都不愿想绝症屈服的火锅店女老板,敢于尝试未上市新药,在病房内跟着电视练习瑜伽,即使身患绝症也不悲天悯人,一直不断的在那抗争,为同病房的主人公带来过鼓励与希望,可惜最后依然因疾病而离开的人世,但她那乐观的人生态度为主人公带来直面死亡的勇气,也让屏幕前的我们钦佩不已。
《关于我妈的一切》,希望能让我们更加懂得并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
(看完那天发的朋友圈:
总以为死亡遥不可及
总以为陪伴来日方长
殊不知,意外或许就在某一刻突然来临
珍惜该珍惜的
追求该追求的
铭记该铭记的
不要让未来的自己后悔选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