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山水诗人谢灵运作死文化 |
分类: 南朝烟雨 |
文/张溥杰
谢灵运,相信不用做过多的介绍。东晋名将谢玄之孙也,著名山水诗人,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有多篇诗歌入选各种版本的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为好学的莘莘学子所熟知。
谢灵运自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在江东一带,文章无出其右者。对于自己的才华,谢灵运曾说过一句很狂放的话:“天下才共一石(即十斗),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
东晋之时,年仅八岁的谢灵运因其父亲早逝的原因,袭封为康乐公。不久刘裕建立了刘氏南宋朝建立后,循例被降为康乐侯,故又称“谢康乐”。
之后,谢灵运辗转几个官职。等到身为秘书监之时,自以为他的才能、名望和辈分完全有能力参与朝政。但是刘义隆还只是看重他的文才,让他参加个宴会。小谢,来喝个酒,写首诗。
但是无论是名声还是辈分一直都居于谢灵运之下的王昙首、王华、殷景仁都得到了重用,因而谢灵运愤愤不平。经常不参加朝会,问他是何缘故。答曰两字儿:有病。
其实这也不能怪刘义隆,谢灵运整天只知道抱怨没人赏识,关键是当当权者赏识他时,他又吊儿郎当。
刘义隆考虑到晋氏一代,自始至终,竟无一家之史,就让谢灵运编纂《晋书》,可是我们的谢大才子是怎么样做的呢,文人只会悟空不务实的特点就显现出来了,据《宋书·谢灵运列传》记载,是“粗立条流,书竟不就”。
这就不难理解刘义隆为什么只让谢灵运做陪侍人员了吧,别怪别人不给机会,要怪就怪自己不争气。当然,这也说明文人自古都是性情中人,不愿意为条条框框所束缚。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个人除了浏览新闻、看书写文章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外,其他的事情都不愿意多做。当然,张溥杰和谢大才子相比还差好多呢,我一小辈尚且如此,何况谢大诗人乎。
谢灵运除了写诗以外,他也有他自己的爱好,那就是喜欢郊游、探险。有时候出城游玩,跑个百十里地,十来天也不回来。既不上书奏报,也不写请假条。
刘义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哪有这样当官的,就是你上学不来也得写个请假条吧。再说,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么。但是刘义隆碍于情面,不想伤害君臣之间的感情,于是委婉的让谢灵运自己请辞。
谢灵运不是木头,一点就透,不让干就不让干吧。于是上书请辞,我有病,请假回家。好!好!准了!刘义隆激动的赶快批准,让他回会稽老家养病去。
谁知道谢灵运回到会稽也不老实,好为山泽之游,穷幽极险。玩就玩呗,每次出去还都带着百十来号人,伐木开道,严重扰民,当地老百姓还以为是山贼呢。
时任会稽太守孟顗与谢灵运之间有嫌隙,于是就上表弹劾他。你以为就你会上表啊,我也会。谢灵运也上表为自己喊冤,说根本不是孟顗说的那样。
刘义隆也不知道该拿这个奇葩怎么办了,只好再给他找一个差事儿做做,让他去当永嘉太守。天生放荡不羁的人,你把他放在哪儿他都到处游荡。当了临川内史之后,谢灵运还是整天吊儿郎当,废弃郡事。
有一次谢灵运到景宁鹤溪山村去游玩,住宿在溪边一家客店,吃过晚饭之后,拥被于床上看书,惬意无比。
忽然一阵脚步声惊扰了正在看书的谢灵运,来者是给他送茶的小姑娘。谢灵运抬头搭眼一看,见时一个打扮得十分朴素的十五六岁小姑娘,一条丝带扎着满头秀发,就随口吟道:“六尺丝带,三尺缠头三尺挂。”
令谢灵运没有想到的是,那姑娘不仅没有被谢灵运文邹邹的一句话蒙住,反而朝他莞尔一笑,答道:“一床棉被,半床遮身半床空”。
谢灵运听后惊呆了,没想到一个黄毛丫头如此有才,反应如此敏捷,对仗如此工整,可是谢灵运也略微有所不满,感觉口气有点儿轻佻了,一个女孩对一个须眉,说老夫棉被半床空,这恐怕有点儿不太合适了,便有所暗示道:“竹本无心,偏生许多枝节。”
那小姑娘一听,便知道刚才有点失态,让眼前的这个才子误解,就为自己辩解道:“藕虽有孔,不染半点污坭。”
谢灵运一听,也知道是自己误会了,人家本是无心所对,自己却想偏了,但他还想考验一下她,于是就饶有兴致地故意叹气道:“呜呼!山深林密,教樵夫如何下手。”
小姑娘一听谢灵运话里别有洞天,就颇为淡定的回答道:“哎呀!水清沙浅,劝渔夫莫费心机。”
答罢,便泡好茶,带上房门下楼。谢灵运颇为欣赏的目送姑娘离房,喃喃自语道:“山高溪小,偏出如此奇女。”
偏偏那小姑娘在楼梯上听到,也不依不饶地朗声答道:“地僻村贫,莫嫌怠慢贵客。”
谢灵运在永嘉这种快意的日子过了没多久,朝廷又让他去当临川内史,谢灵运每天小日子过得还是悠哉快活还是,结果被有关部门关切了。
那一年,朝廷有关部门就派人去收捕谢灵运,结果谢灵运竟然逃跑了,还写了一首诗:“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
你丫竟然敢跑,那我们就追。到最后终于逮到他了,给他了一个聚众造反的罪名,这个罪名可不得了,是要杀头的。而刘义隆爱惜谢灵运的才能,不忍心杀他,罢了罢了,罢了他的官就是了。
但是彭城王刘义康不愿就此善罢甘休,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就把谢灵运流放到广州。广州那时候可不像现在这么繁华,在以前那可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谢灵运可不想在那儿呆着,于是他就密谋让人武装解救自己,结果被人告发,抛尸于街头,终年四十九岁。一代奇葩,就此凋零。
也亏得他是个只会像娘们一样絮絮叨叨的文人,要不然刘义隆才不会容忍他那么久,不然早拉出去他砍头了。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当时彭城王可以掌管谢灵运的生杀大权,本来刘义隆只是想罢了谢灵运的官而已。这是因为在元嘉六年即公元429年的时候,刘义隆因病就由其弟刘义康代为执政。这小子日后权倾朝野,没少惹事儿,这都是后话。
由于谢灵运中日游山玩水,生性敏慧的他制作出了一种“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的木屐,后人称之为“谢公屐”。
谢灵运这种放浪形骸的神仙般生活,就连唐代大诗人李白都羡慕不已,李白曾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留下了一脍炙人口的名句:“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其中的谢公,正是谢灵运他老人家。年度最具内涵的笑话
请尊重作者版权,转发、刊载请联系
更多文史、时评精品文章敬请关注张溥杰个人微信,扫描二维码,或者直接在添加朋友中搜索账号【ZHANGPUJIE2013】http://s11/small/62d3055atx6CTxQQ8ZA4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