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人生另外三分之二的风景
(2012-01-07 19:32:44)
标签:
黄毅大厂gb2312花旗银行台大杂谈 |
分类: candy小言论 |
台湾最大的外商银行——花旗,一个卧虎藏龙的金融竞技场。
花旗人的外表,多半光鲜亮丽、自信满满,但他们却面临比别人更激烈的竞争与压力,为了强过身边的“第一名们”,他们必须更用力的工作,甚至牺牲自己的生活。
不过,担任花旗银行金融同业处副总裁的黄毅,却有一套与众不同的工作哲学。进入花旗银行十三年,黄毅从不加班,他只有一次在周末加班的纪录,一个礼拜的应酬不超过两天,回家绝口不谈公事、不想公事。
这样的人,仍然可以在花旗银行里担重任。五年前,黄毅接下这个职位,带领着近二十人的团队,争取与银行同业、保险、证券、投信,甚至央行等法人机构的往来业务,五年来,这个部门对银行贡献的收入金额成长超过一倍。去年,这二十个人创造出十三亿元的收入,并将国际科技大厂委外代工的观念引进国内的银行市场,推动银行将核心业务的非核心能力业务委外给花旗代工。
工作一百分,对黄毅来说,并不困难,从民生国小班长、介寿国中模范生、建中到台大土木系、台大商学研究所毕业,黄毅是一般定义的聪明宝宝,工作对他来说,似乎应付得游刃有余。
但是,工作一百分以外,他的生活也能一百分,就令人好奇了。黄毅充分保有自己生活空间的方式,不一定是什么了不起的兴趣或娱乐活动,但是,“工作只占生活的三分之一”,是他坚持的原则,因此,每年固定两周以上的旅游计划,每周末固定逛书店、唱片行,每天早上与妻子散步去喝杯咖啡、吃早餐,以及音乐会等娱乐,都是他丰富生活的活动。
一位与黄毅共事多年的同事形容,黄毅很懂得玩乐,是标准“Work
父亲骤逝,体会人生无常
因此,“要活在当下,更要及时行乐”的观念一直深植在黄毅心中,他不要像他父亲一样。黄毅从来不相信人生可以规划,也从来不会把生活切割成“求学、工作、退休、享乐”四个阶段。在黄毅生活里,他永远把此刻可分配所有的资源,做最适当的分配,而不会把资源设想成可以储存到未来的某一天再享用,根据这个原则,他的时间配置自然与多数人不同。
因此,问他是否为了追求保有高的生活质量,而放弃工作、放弃更上层楼的机会?黄毅觉得很好笑,“对我来说,这是极为自然的事,没有放弃什么啊!”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个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圆,有大有小,每个圆里的成分也长得不一样,“我非常笃定自己要的圆长什么样子,我做的每一件事,都符合这个圆的样子。”黄毅说。
很多人对金钱的追求有一个模式,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三千万元,当达到第一个目标后,第二个目标就是一亿元,然后,三亿元是第三个目标,然后就变成“钱奴”。
“为什么我不会变成这个样子呢?”黄毅曾经这样研究自己,许久后,他终于知道,“人生真的可能很短”这个从小就深深影响他的观念,是他所追求的人生,与别人最大不同的原因。
宁愿工作得久一点,也要兼顾享乐——跑步时悟出“永远不与别人竞争”,许多人都想用力的工作十五年,然后,退休,好好的享乐。但是,黄毅
但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花旗竞技场里,眼见着别人都这么戮力的拚绩效,黄毅要如何保持心中的平衡感呢?“永远不要与别人竞争,要与自己竞争”。这是他的法宝,也是他青年时期跑步悟出的一个道理。
黄毅念介寿国中时,为了训练自己的意志力,每天早上都到公园、或台北体育场跑步,后来,他发现一个道理,在这个跑道上,随时都有新加入的人,因此,此刻你所在的位置,到底是领先,还是落后别人呢?每个人的起跑点不同,加入时间不同,跑的距离也不相同,在你后面那个人,可能落后你,也可能是领先你的人。
“很显然,这是一个无法比较的问题。所以,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应该专注在自己的脚步上,随时调节自己的呼吸,不要中途跌倒,或乱了脚步”。
黄毅的父亲过世后,母亲为了抚养幼儿,长期在外地当纺织厂的女工,即使黄毅已经担任花旗银行主管时,母亲仍在餐厅里洗碗,甚至为人帮佣。当时,黄毅下班后也还会到餐厅里帮母亲的忙。从小,黄毅由祖父母一手带大,并生活在有五、六十个堂兄弟、妹的大家族,他从小就知道要如何自己解决问题,如何与别人共享资源,而在职场上成功。但是,黄毅清楚的认知,一切的成功,只为了活出丰富的生活质量。
从小的生活经验,黄毅学会独立,也学会与别人共享资源,并培养出等待成功的耐力。而且,“我把一个人当成人在经营,而不是当公司在经营”。因此极度工作,极度玩乐是他想活出的人生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