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都市人对应该吃什么,怎么吃感到困惑

(2009-11-26 12:04:23)
标签:

饮食

养生

营养配餐员

都市人

李淑媛

中国

美食

分类: 做一名出色的营养师

    “含苏丹红食品有致癌危险”,近日,英国食品标准署的一则消费警告把全球公众搞得心慌意乱。一时之间,人们谈“红”色变,据称与苏丹红关系密切的红辣椒、棕榈油和姜黄三种食品成为重点盘查对象,超市里的泡面、熟肉、辣椒粉、调味酱等也都成了“可疑分子”而少人问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是当各种食品不断爆出安全问题,甚至与癌症、非典、甲肝联系在一起,当与饮食相关的肥胖症、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日益升温,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对我们应该吃什么、怎么吃感到困惑。事实上,指导人们合理饮食正是营养师应该承担的工作。然而目前,我国每40万人才有1名营养师。营养指导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营养失衡影响都市人健康 
                      
    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去年10月发布的全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最新调查结果显示,食盐摄入量已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一倍,脂肪摄入量也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上限的5%。成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7.1%和22.4%,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0%,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患病率已经超过了50%,15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7.7%,15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率为26.4%,3至12岁儿童高胆固醇血症2.6%。

                      
    中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指出,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传统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转变为以肉类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这种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中国居民出现了营养过剩现象,各种慢性疾病也随之而来,肥胖、脂肪肝、糖尿病等发病率不断上升。

                      
     由于普通居民缺乏营养指导,营养失衡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营养过剩造成的各种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而贫困农村居民由于某些营养素的缺失,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率分别高达29.3%和14.4%。此外,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也是中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40万人拥有1名营养师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李淑媛告诉记者,合格的营养师应该具有正规的医学背景,能够利用营养学知识来指导治疗、预防疾病,指导百姓合理膳食。对于高血脂、糖尿病以及一些重症患者来说,营养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他可以通过饮食调节患者的代谢,加快康复的速度。医院、运动队、妇幼保健、学校、食品企业、保健品企业都应该配备营养师。
     然而,由于民众对营养知识了解不多,营养师这个职业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据李淑媛讲,目前全国只有中山医科大学一所院校设有营养系,某些营养专业学生求职遭遇尴尬,最后不得不转行做其他工作;而有些营养师的薪水还不如公司里的小职员。许多医院的营养科形同虚设,甚至混同于后勤人员,人员在晋级、评定职称等方面都得不到保障;众多的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的保健医师和营养配餐人员也不具有专业知识。

     据中国卫生部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的营养师只有不到4000名。按照我国13亿人口计算,平均近40万人才拥有1名营养师。李淑媛告诉记者,目前营养师主要分布在一些较大的医院,主要是为中晚期糖尿病人和重病号调剂饮食。全国1000多万名运动员,仅有2名营养师,其他如厂矿职工食堂,以及学校、机关的饭店,根本就没有营养师。

     中国营养学会2002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全国受访的403所医院中,只有47%的医院设有营养科,医院里营养方面的工作人员共1722人,而真正具备营养师资格的只有392人,仅占22%。

     目前,全国有宾馆、餐饮业从业厨师800万人,以30名厨师构成一个网点,以每个网点一名营养配餐员计算,需要26万名,再加上机关、学校、厂矿的餐厅或食堂,以每个单位一名营养配餐员计算,今后中国至少将有40多万名营养配餐员就业。这些营养配餐员将可能成为中国营养师普及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