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家眼下的日子还是不好过。
从7月13日起,银行业将陆续向投资者通报2012年第二季度业绩情况。总体来看,种种迹象显示,这个季度将令人失望。但令人意外的是,高盛(Goldman
Sachs)可能是最大的输家。这家一度备受推崇的投资银行获得的市场预期降幅超过了竞争对手。
过去一个月,分析师们将高盛的收益预期下调了35%。总体而言,如今投资银行家的日子并不好过。自从Facebook的首次公开募股搞砸了以后,IPO窗口已经关闭。而且今年以来,并购交易也减少了21%。
但高盛的情况可能更糟糕。分析人士预计第二季度高盛可能实现每股收益1.37美元。由此得出的净利润比季度初分析师们预测的净利润减少了7亿美元。上周三,迈克梅奥表示,他估计高盛交易业务最近可能缩减了多达三分之一。最近高盛的市场份额一直在流失,其中有些还是它在金融危机期间赢得的份额,但最终还是未能守住。高盛直呼客户“白痴”的说法更是让情况雪上加霜。
高盛手握大量现金,资产负债情况是华尔街最好的一家银行之一。人们一直认为高盛能找到运用这些现金的地方,盈利将会出现反弹。这可能也是分析师在季度开始时继续给出过高预期的原因。但现在,他们依然在等待这个扭转乾坤的神奇时刻。
近来,好消息是高盛没再登上报纸头条。而且,不像一些竞争对手,高盛不太可能需要奉上巨额和解资金来了结Libor操纵丑闻。高盛不在那些帮助设定(操纵)这一关键贷款利率的银行之列。不过,高盛的确出售了一些与Libor相关联的利率掉期,为此很多市政当局正在抱怨,其中奥克兰市的官员日前甚至表示将不再与该行做生意。
高盛高管们认为,高盛的大机会在欧洲。或许,该行能从实力更弱的海外竞争对手手中抢来业务。但在未来一年左右,欧洲可能是一个一毛钱都赚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对于银行来说。而且,当前高盛的欧洲风险敞口可能更多是一个需要担忧的因素,而不是一个积极因素。该行最近增加了在意大利的风险敞口。
过去3个月高盛股价下跌了近30%。最近,前《财富》杂志(FORTUNE)专栏作家贝萨尼迈克林指出,高盛股价难有反转走势,除非该公司进行分拆,或者进一步向股东阐明其盈利模式,以及未来提高盈利的计划。问题是这两者高盛都不太可能做到。薪酬与规模挂钩。透明不是高盛的文化。
但最终,该公司或许没得选择。按照迈克林的说法,高盛的回答可能是在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实施后,由于对交易有种种限制,如果高盛继续采用当前国际大银行的体制,它不会有太多增长空间。或许,高盛应当考虑放弃银行业务,完全转变成为对冲基金。大多数人都以为高盛一直就是对冲基金。至少,通过这种方式,缺乏透明度的高盛将变得更透明一些。
译者:早稻米
查看原文:
http://www.fortunechina.com/business/c/2012-07/16/content_107956.htm
相关链接:
•
•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