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家、娘家相距20多里地,属于一个县,但是相邻的两个乡,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双方老人的思想和情绪都要照顾到,以前我们每次回去,总是开着车不停地往返折腾,一会儿还在这个家,一会儿又到那个家,累得我常常感慨:这夫妻两个老家要么是邻居,离得近来回跑着也方便,要么就远隔千里、万里,去到哪一家就安安身身过几天,不用惦记还要折腾到另一家。
在农村,一般有“泼出门的水,嫁出门的女”之说,也就是女儿只要嫁出去了,就是婆家的人了。女儿几乎不在娘家过年,更不能在娘家过元宵节,尤其不能看元宵节那天晚上娘家的灯。结婚以后的前几年,所以我们只要回去,都是在婆家过年,这点妈妈能理解。记得有一年我吃罢年三十的午饭后又回娘家了,也有在大年初一就赶回娘家的,去年因为大年初一路上的雪没有融化,所以我们按正常情况大年初二回去的。
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娘家、婆家都聚得比较齐,都是难得的大团圆,到底是回婆家尽尽孝心,还是回娘家陪老爸老妈,我心中已计划两种备选方案:
一、我们就在婆家过年。因为在农村,媳妇理所当然的在婆家过年,对于娘家,我已是嫁出去的女儿,已算作婆婆家的人,有哥哥他们一家在,他们也算是大团圆了,而且他们也能理解,我们在正月初二回娘家拜年就行了。这样婆家很高兴,娘家也无怨言。
二、我们在娘家婆家都过年。正常情况下,娘家、婆家都是年三十中午吃团圆饭,如果婆婆能考虑到我娘家难得这样大团圆,主动提出将婆家的团圆饭放在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则可以在年三十中午回娘家去过年,然后再赶回婆家晚上团圆,这样两个家都大团圆了。这样只要婆婆想通了,应该是婆家、娘家都高兴的事。
以上两种方案都可以,到底在谁家过年?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其实也就是看婆婆的态度了。如果婆婆什么都不说,那我们就按常规选择第一种方案过年;如果婆婆主动考虑到我娘家的情况,那我们就选择第二种方案过年。
所以,今年过年到底回娘家还是回婆家?对于我们来说,这并不是问题,更不用纠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