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交往时家长别太敏感(50)
标签:
孩子交往误解家长信任相信敏感美好幼儿园育儿 |
分类: 学习成长 |
孩子们交往时家长别太敏感
我到幼儿园的门口时还没开门,所以我就见缝插针地往前移,开门时我自然就是进去比较早的一批人了。到教室门口时,我看见儿子在凳子上坐得稳稳的,因为他根本没有想到我今天会到这么早。当我叫他的名字时,他反应很快,快速地从凳子上蹦起来,跑到我面前,很显然这个意外让他非常高兴。
一会儿他又张开双臂向走廊的墙边跑去,大声叫道:“吴栋航!”吴栋航小朋友看来是招架不住了,赶紧伸出一只手挡一下。这些动作都是一瞬间的事,我和吴栋航的妈妈都以为他们俩个要打架了,在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制止的时候,吴栋航的妈妈说:“不要打架!”并拉着吴栋航走了。我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很不好意思,毕竟是儿子先招惹他的。我问儿子:“你刚才为什么打吴栋航?”儿子非常委屈地撅起小嘴说:“我没有打他,我和吴栋航闹着玩的,他是我的好朋友。”糟糕!刚才误会了,估计刚才儿子张开双臂是想拥抱他吧,而我们却以为他们要打架,幸好我没有上前去责怪儿子,要不然他该觉得更委屈了。我说:“哦,没关系,妈妈知道了,刚才以为你们要打架呢!”儿子赶紧说:“打人是不对的。”我见吴栋航他们还没有走远,就说:“吴栋航,刚才他说他是和你闹着玩的,你是他的好朋友,他还天天在家提到你的名字呢。”我觉得这种补充说明是有必要的,既是对我们家长也是对两个孩子说明,因为刚才我们都误解了孩子。
儿子天天在家念叨吴栋航的名字,说吴栋航是他的好朋友,我相信吴栋航在家也一定和儿子一样经常提到他的名字,有时候在路上远远地见到吴栋航,儿子都要跑过去和他打招呼,这么要好的朋友,在没有任何冲突的情况下怎么会打架呢?我真是太差劲了,虽然我并没有上前去制止他们,但在我心里也一直以为他们是想打架的,我为什么这么没有头脑地把儿子往坏里想呢?
记得那天在幼儿园门口碰见一个朋友在和一个妈妈聊天,他们聊的是两个儿子交换物品的话题。朋友的儿子用两个削笔刀和那个妈妈的儿子换了一支铅笔回去,当儿子告诉朋友铅笔的来龙去脉时,朋友说她和爸爸都非常紧张,害怕自己的儿子“强买强卖”,问儿子是不是强行交换的,儿子非常委屈地说:“是他自己送给我的,他也送给×××一支了。”他们俩还是有点儿不相信儿子的话,爸爸还偷偷地让朋友找这位妈妈证实一下。我不知道这场交换中哪方的价格较高,也不知道朋友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但我总感觉两个削笔刀的价格可能会比一支铅笔的高。那个妈妈说她没事去批了一些本子和铅笔回来,因为买的比较多,她儿子就盘算着要送给班里的哪几个好朋友并说明理由,当他说要给朋友的儿子时说:“他答应送给我两个削笔刀,我想送他一支铅笔,要不然就太不够意思了。”那位妈妈还对朋友说:“你别把自己的儿子想得太坏了,我总是把儿子往好处想。”我觉得那位妈妈说的太对了,这么小的孩子哪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他们正在进行着非常友好地交往呢!
因为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太复杂,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太多,已逐渐形成了对一些人和事的反应和态度,一旦将这种反应和态度也应用于孩子们身上,我们就会变得非常敏感且不信任。其实,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很单纯很美好,他们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如果用我们已世故的眼光来对待他们的交往,我们的介入只会让他们变得复杂和无所适从,而且有可能还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他们心中的美好。
所以,在孩子们交往时,家长要多一份信任,少一份敏感,让他们世界里的美好更长久一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