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娃”原因“3+1”

标签:
育儿爱哭娃饿尿拉病哭笑 |
分类: 育儿心经 |
“爱哭娃”原因“3+1”
■文:果妈
记得上高中时,一次看见老师的宝宝哭了,我们几个女生都不知道从何下手,他站在旁边说:“这么小的小孩哭一般就是三个原因:饿了、尿了、拉了。”我们几个女生都斜着眼睛瞟了他一眼:小样,一个男生婆婆妈妈的,懂个屁啊!有个女生不服气地问:“你怎么知道?”他说:“我兄弟四个,我是老大,平时我爸妈干活去了,我就在家照顾他们,刚会走的、地上爬的、小床上躺的,都是我照顾。”我们几个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经验如此丰富,将来一定是个好男人,后来他成了我的老公。
记得小妹一个多月时,姥姥去世了,爸爸、妈妈连夜要去姥姥家,我当时正在暑假,照顾小妹就成我的事了。爸爸、妈妈夜里走时,我让他们外面的大门锁上,免得我害怕,直到第三天中午午饭后爸爸、妈妈才回来,见到他们我哭成个泪人儿了。因为在那几天几夜里,我完全实践了老公当时的“三个原因”理论:一会儿冲奶粉、一会儿换尿布,忙个不停,我自己一直饿着连口饭都没吃上。夜里睡觉时,我把干净尿布放在床头,小妹一哭,我不用睁眼,摸摸尿湿了,湿尿布扯出来扔到地上,赶紧摸一张干净的塞在她的屁股底下,她就不哭了。实践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
儿子出生后,因为是剖腹产,要在医院住五天才能出院,在医院的那几天,因为冬天医院的病房里温度太高,婆婆有高血压不能进病房,那几天几夜都是老公和妈妈住在医院里守着,老公对儿子的照顾让妈妈很满意。因为他照顾小孩的经验比较丰富,动作会比老人快,所以即使月子里我也坚持让他躺在我和儿子的旁边。
在照顾儿子的过程中,我把老公当年所说的“爱哭娃”的“三个原因”理论延伸为“3+1”个原因:
一、
向大人表达,正所谓“爱哭的孩子有奶喝”。母乳比较足的宝宝很幸福,哭两声后马上就能吃上,细心的妈妈掌握规律后可以定时喂养,这样就避免了宝宝因为饿而哭;喝奶粉的孩子就得多哭一会儿了,倒水、兑奶粉,还得等变温了才能喝,没有母乳那么及时,所以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每次喂完奶后及时将奶瓶消毒,每天晾上一大杯白开水,冲奶粉前可以和开水直接兑温,省去了等奶变温的时间了,这样宝宝就能较快的喝上奶了。
二、
也会有反应。如果刚开始哭时就很及时地把宝宝抱起来“把尿”,这样就不会尿到衣服或身上了;如果没有及时“把尿”,宝宝就会一直哭,尿在衣服上或身上让他(她)感到很不舒服,当你帮他(她)换干净了,他(她)就不哭了。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宝宝“浸泡”在尿湿的环境中,要及时给宝宝清洗干净。
三、
如果没有及时“把”,拉到身上了他(她)就更不舒服了,就会“哇哇”大哭或一直大哭,及时处理好了,宝宝舒服了自然就不哭了。掌握宝宝的规律后可以定时“把”,如果没有及时“把”,一定要将宝宝的屁屁清洗干净,出现红屁屁要及时擦点护臀霜。
四、
说的“闹人”。宝宝感冒了、发烧了、肚子疼、拉肚子、出疹子……,宝宝不舒服的情况有N种,我就用一个“病”字概括。妈妈要多和有经验的妈妈们交流、请教,多掌握一些小偏方,如:物理退烧、苹果茶叶水治拉肚子等等,虽然说现在的医生一见病人就输水只会让病人的免疫力直线下降,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还是要去医院,切忌轻信“封建迷信”以耽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