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数学奇才何以变成痴呆?
(2010-01-27 21:38:47)
标签:
蔡晓华数学奇才焦虑症精神病心理分析 |
背景:男孩名叫阿钊(化名),20岁,从高一时开始弃学,下有一个亲弟弟;父:吸毒;
我问:阿钊,我有什么可以帮到你?
阿钊:我想死,我想自杀。
我问:嗯,点解?
阿钊:我觉得自己精神好错乱,毫无方向,晚上总是睡不着,我想找律师告三医(第三人民精神科医院)
我问:嗯,为何?
阿钊:他们没有好好看我真实情况,就真的把我当成精神病人,然后用药物、物理治疗、ECT(电疗)来控制我的思想,说我有忧郁症。
我问:是谁送你去三医的?
阿钊:妈妈
我问:送你去三医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妈妈为何要这样做?
阿钊:我对了一天电脑,中午没食饭,下午她就叫了一台车来,几个人压了我上车,后来就到了三医,入去一个多月才出来。
我问:你说你妈妈看到你整天玩电脑,中午没食饭,下午就叫车来送你去医院?那台车是救护车吗?
阿钊:不知道
我问:在你被妈妈送去精神病院前一天有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
阿钊:妈妈去赌,赌得很夜,我睡了,不知她何时回来。
我问:不如我们谈谈你妈妈好不好?
阿钊:(他犹豫了许久)才回答:不想提!
我问:嗯嗯,她几时开始赌的?
阿钊:我读初中的时候。
我说:明白。你妈妈赌,你的感受是怎样?
阿钊:没跟她说话,不想跟她说话。其实她已经送过我去两次三医了。
我问:是这次在三医住院前?
阿钊:嗯,住院前送过一次,又送我去过市一(市一人民医院),医生说我没事,但她没信,就送我去三医了。
我说:嗯,明白!阿钊,今年你几岁了?
阿钊:20
我问:你是从读高一开始没读书了,那这几年都在家?干了什么?
阿钊:嗯,在家,不记起做了什么了。那些药把我弄得精经错乱,有点失忆,或搞乱了时间。我怕.......我怕我会死。
我说:嗯,明白,明白你心情。你爸爸呢?
阿钊:不知,去了很远的地方。
阿钊:有
我问:多久回来一次?
阿钊:不记起!
我问:上一次回来到现在有否一年?
阿钊:有
阿钊:在三医被电疗的情境总会出现。那里的人不是人来的。
我说:嗯,明白,理解你心情。我教你深呼吸法好吗?帮助你睡眠和缓和你不开心的情绪好吗?
个案语结:家,被称为港湾;家,是爱的主要传递者。那为何家会伤人?是因为家没有真爱和自由,真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往往就是假爱伤透了心灵,不敢再爱。这个个案,在心理学家庭系统源泉来说,存在着的问题,并不是这男孩为何会被妈妈弄进精神病院这般的简单,问题的所在是男孩的原身家庭成员内的每一个人的角色,他的爸爸、妈妈、自己、弟弟,背后还隐藏着的故事并不少。例如,为何当妈妈的,总是向外人说她的儿子没问题,却转头就把儿子送入精神病院?虽然在农村,为何不工作却选择去赌,她想惩罚自己还有谁?当父亲的吸毒,也是什么逼使他走上这道路?这男孩阿钊,在精神病院内服用的药物,导致的精神病态是和爸爸吸毒时一样的,换言之,这妈妈是用另一种方式逼这长子也“吸毒”,为何?这个家族的关系链可以讲全断。不只能单单做这个男孩的个人咨询就可以并链这关系。从男孩望着我写的《我的家》三个字内,他那入神的情态,我知道,今天我可以做的暂时只有这么多。也希望看这文章的朋友,无需投入自己个人过多的关于这家庭任何一个角色、人物的情绪,以一个理解、换位思考的角度用心去帮助他们,祝福他们也足够了。或许比起这无私奉献的女士来说,我与这男孩简单的辅导,沟通,算不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