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去踢石头
文/九絮扬
那天,遇到这一幕:一个四五岁的小朋友不小心被地上突起的部分绊倒,重重摔在地上。我当时一惊,心想:这下可摔得够疼的,希望别受了伤。过了一会儿,那个男孩一个人静静地爬了起来。正当我叹了口气准备离开时,一个老奶奶跑过来关切地询问着男孩有没有受伤,看样子是那个小朋友的长辈。突然,男孩哭了起来。这下可急坏了那位老奶奶,她一边哄着男孩一边咒骂着地上那段突起的部分。只是那个小男孩却越哭越凶,根本没有停止的迹象。正当我打算走时,那位老奶奶拉着小男孩走到突起的部分,用脚狠狠踩在路面上,一边踩一边说些什么。没想到那个男孩也跟着踩起来,不知不觉中竟停止了哭泣。 这件事让我想起自己小时类似的场景,只是那次绊倒我的是一块石头,而我却用力去踢石头,结果摔了一跤不说又把脚踢伤了。此刻想起,不禁暗笑自己那时的年少不懂事。突然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闪过:“所谓的成长不正是不再去踢那块‘石头’吗?”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绊脚石”,我们诅咒它,恨不得将它粉碎。特别是当有一位类似于“老奶奶”的人出现时,我们更是“得理不饶人”,甚至为了一时的意气之争做出让自己受伤更严重的事。事后才后悔,却发现为时已晚;也有一些“石头”整日整夜悬在我们心头,烦躁恐惧压得你根本没法正常生活,甚至让你的精神几近崩溃。这样,我们就很有必要好好探讨一下这件“小事”了:“对于一块已经让你摔过跟头的“石头”,对于一块让你夜不能寐搅得你寝食难安的“心头石”,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是从此不再走这一条路还是日后经过时小心地避开,亦或一鼓作气将它搬走?
人生这条路,是由不得你走还是不走的。由于一块“石头”而放弃走一条路,实在是很不明智。当然,这也很难操作。毕竟生活中的“石头”往往是无法预知的,现实也并不是你想把握就能握得住的。每个人或多或少总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也许有人会选择小心地避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句话似乎从小就听父辈们说,我们也言听计从。只是一味地逃避始终不是长久之计,“石头”放在那里总要有人去解决。“白天”你可以躲,“夜里”呢?就算今天躲过了,明天呢?再说逃避却总还是想起,常常自责怨恨,其实活得更累;我个人比较欣赏第三种方法,既然有问题就应该想办法解决问题。俗话说:“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办法”,“一鼓作气”未尝不可。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倒因“石头”大小有点区别。
对于一些不值得追究的“小石块”,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我们还是如往常一样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唱自己的歌,不必太在意俗尘的“有色眼镜”。人生这条长路哪能没有一点小风波,人际交往中哪能没有点小矛盾小摩擦?许多时候,你不需要总是忙于解释,没有必要而且往往越解释越乱。一句话说得好:“一切问题最终都只是时间问题,一切烦恼皆是自寻烦恼。”不要让自己为了一些应该丢开的和忘掉的小事烦恼伤神,因为生命真得太短暂了,不是吗?“小石块”就把它丢给晚风吧!
而对于一些个头较大的“石头”,特别是一些搬不动的“石头”,这就需要有一鼓作气的精神了。所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面对这样的“顽石”,应尽快在心态上把它“放下”。“放下”不等于逃避更不是视而不见,而是主动地在心理上接受它。希腊哲学家齐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任何的状况之下,保持情绪的平静,接受面对现实。”对于已经过去无法再改变再弥补的事,要勇敢面对,不要再为之惶恐,就算那时真是你错了。恐惧只是在自我摧残,根本无济于事。“现实中的恐怖远比不上想象中的恐惧可怕”,不如把它“放下”,坦然接受现在,珍惜此刻拥有的幸福。该来的终究要来,你越描只会越偏离最初的本意,不如静下心来什么也不做,接受它。你改变不了世界,却可以改变自己的思想。你不能主宰一切,却能主宰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常常把目光投向阳光雨露大自然一切美的事物,最重要的是保持心灵的宁静。正所谓“幸福就是心灵的宁静”,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过得很幸福,关键在他的心态。
与其让“石头”挂在你的心头压得你喘不过气,不如把它一鼓作气“搬走”,正视当下。笑看风云过也是一种人生境界。若你实在笑不出来,也不要再去“踢石头”,那只会让你的脚再次受伤,何必呢?
希望这个书生的一些观点会对一些朋友有所启发,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希望大家喜欢九絮扬的博客,有空常来看看。
(九絮扬原创首发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谢谢合作。欢迎访问九絮扬新浪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