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的改变:从《人活一张脸》到《蜗居》
文/九絮yang
去年完整看了两部电视剧,一部是《人活一张脸》,一部则是最近很火的《蜗居》,《蜗居》就不再多说,先谈谈《人活一张脸》这部剧。这部电视剧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主要围绕小市民“贾裁缝”一家四个子女的恋爱、婚姻、工作等琐事展开,从知青返乡恢复高考说起,记录了那一代城市青年的个人悲欢。与《蜗居》相比,《人活一张脸》这部剧剧情更加生动幽默,以普通小市民朴实而丰富的平凡生活诠释着一个光辉的人生主题:“人活一张脸”,这是一种朴实的值得尊重的价值观人生观。
《蜗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活一张脸》的“续集”,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蜗居》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延至新世纪初期至今,这是时间上的一个“续集”,不过也只能从这一点上说是“续集”。其实《蜗居》所探讨的主题已与《人活一张脸》所表达的主题相差甚远,《人活一张脸》歌颂的是一种朴实纯洁的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蜗居》则批判地诉说了一些新产生的社会问题,其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复杂多样,是时代变迁在许多现代青年身上留下的特有的印记。
《蜗居》表现的这些人生观价值观中,既有积极的部分,亦有很多消极的观点。尽管剧中最后以“海萍”的成功反衬“海藻”生活的失败从而表达较为积极的教训,但剧中过于现实过于灰暗的剧情刻画得太过细致,还是引起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如对真挚爱情的不信任、对金钱与权力的崇拜等等,难免会让许多怀有理想对生活充满期待的热血青年的心灵受到巨大的冲击。虽然《蜗居》表达的主题是为了突出、反映并期待解决许多现实问题,出发点还是较为积极,但是剧情决定了其格调不高,不过因其批判的深度与描写的细腻真实还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这里,更欣赏《人活一张脸》这部剧,也许是因为这个书生太过传统还有所信仰,不过真得很希望许多和这个书生一样的年轻朋友去看看《人活一张脸》这部剧,看完后,你也许会觉得还有另一种人生追求——这种追求可以不用“功成名就”却依然受人景仰。当然,这个书生不是在刻意宣传该剧——他只是个小人物还没有“炒作”的资本,书生只是觉得这部剧所表达的主题才是一代有为青年的最终追求。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对个人的自我尊重对一些“基本名誉”的尊重永远不会“过时”,书生觉得那应该是我们这些青年的正确价值取向,至少不会让许多朋友受伤害。这些“基本名誉”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对现实问题的正确对待以及对人生方向的正确选择。当然,这只是这个书生的个人观点。
当烦躁与欲望充斥着现代都市的主旋律,回归传统中的一些光辉价值也许应该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这个书生觉得这个时代依然需要有所信仰,因为信仰是方向,方向决定人生。
(九絮yang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谢谢合作。)
欢迎访问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5792427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