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shm.com.cn/attachement/jpg/site1/20120712/74e50bb2d67611684de12a.jpg
近日,一段名为“都是头像惹的祸”的微信聊天记录走红网络。网友对此嬉笑怒骂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微信负面作用的思考。
1日,网友“恶搞全球”在微博中贴出了一段微信聊天记录,描述了“憨厚大叔”通过微信搭讪一个少女的过程。
憨厚大叔:美女,查附近好友找到你的。住这十几年没想到还有这么漂亮的邻居。
爆乳小喵:呃……
憨厚大叔:你家哪栋?出去喝一杯?
爆乳小喵:太晚了。
憨厚大叔:不晚,放心,看我名字我就是好人,况且我们还是邻居。
爆乳小喵:……
憨厚大叔:你在忙?别不说话啊。
爆乳小喵:爸,微信聊天麻烦不要用自己的真实头像,丢不丢人啊。
相比较这位大叔玩微信玩出了尴尬,还有不少人就悲催了,他们玩微信玩出了人财两空。
“摇一摇,就相识”
“微信”是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时下很受年轻人的欢迎。今年3月,微信注册用户突破了一亿,除了聊天省钱,微信的社交功能很多,如“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和“漂流瓶”等。通过“查看附近的人”,可在几秒内搜索到周围1000米内的微信用户。“摇一摇”功能则可迅速找到在同一时刻摇晃手机的用户,“漂流瓶”功能则可随机拾取别人“丢”在信息大海里的语音、文字信息,通过“缘分”相识。
“微信犯罪”频现
微信上认识、聊天、见面,甚至交友、恋爱,是不少“微友”们相识的固定步骤,却也是不少“微信骗子”的骗财招数。日前,官方微博“常熟公安”发布微博:已经结婚的张某想扔个“漂流瓶”找情人,结果却碰上以QQ聊天交友为幌子诈骗钱财的彭某。骗取张某信任后,彭某以魔音手机为道具,编造“购买手表”、“父亲出车祸”等理由,诈骗张某20余万元。网友“明明可以更贝戈”在微博中发布:昨天,鄞州法院审理了一起微信搭讪女大学生,相约见面,伺机使用暴力强奸的案件。据犯罪嫌疑人曹某交代,去年年底的两三个月间,他一共作案六次,涉及7名受害者。
“通过微信刚认识的一个女网友,与我第一次见面就骗走了我的苹果手机。”根据秦皇岛市开发区公安局发布的消息,该局日前侦破了一起利用微信结识朋友、取得信任后骗取手机的案件。
微信微信,不能全信
“仔细看看这些案例,大多并不陌生,不过是骗子惯用的伎俩,只不过利用了微信这一新工具。好奇,是现代都市年轻人的主流心态,借此结识陌生人朋友,加强社会交往,无可厚非。但是,加强防范意识,在信与不信之间多斟酌一下,也许就可以避过这些骗子撒的网。”针对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微信犯罪,烟台警方提醒市民,此类案件的嫌疑人多是单独作案,犯罪对象多为年轻女性,侵财类案件居多,少量为强奸案件。犯罪分子只要在一部智能手机上安装“微信”软件即可通过“微信”就近寻找多个目标,通过简短交流获取受害人信任,后以各类理由相约受害人见面,进而伺机实施犯罪,成本低、风险小、成功率高。因作案后不会留下个人真实身份信息,也给案件侦破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针对微信犯罪,烟台市公安局莱山分局望海派出所民警想出了新招,利用微信平台能够将声音、文字、表情、图片等信息迅速传递的特点,建立多个微信群,并将其融入打击、防范、管控、服务等各项日常警务工作之中,进一步提升了打防犯罪、服务群众的功能。
【微链接】
@易水寒2008:摇一摇,成犯罪利器,微信成骗人利器,须注意防范。
@溧阳市局城中派出所:今年以来,关于利用“微信”诱出事主实施抢劫、抢夺等违法犯罪的警情呈高发趋势,作案手法新、针对性强,广大市民尤其是单身独处的年轻女性要谨防“微信”搭讪的陌生人,小心上当受骗。
@慈溪公安:警方提醒:为防止陌生人发“微信”骚扰,“微信”用户可在隐私设置里进行设置,来保护自己隐私;使用“微信”交友时要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见面。
(YMG记者仲江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