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王先生从事传媒工作,因为职业特点,每天都会打开电子邮箱收发邮件。昨天早晨,他收到一份英文邮件,在网上即时翻译了一下,他吓了一跳:天上掉馅饼了———有人送给他500万欧元!
这封邮件的原文翻译成中文如下———
敬的王X先生:
我们谨通知您,来自欧盟瑞士银行的500万欧元即将转账,您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有银行任何一台ATM机收款。能得到这笔巨款,是由于您的幸运和勤勉。希望您能利用这笔钱促进贵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对您为全球发展在体力和智力上的付出,我们将感激不尽!
我们已授权“瑞士银行”为发卡行,近日您将收到一张VISA卡(含密码),每日取款的限额是1000欧元。强烈建议您速与瑞士银行客户经理Keller先生联系,邮箱:Keller@blumail,请发送您的以下信息(中文填写即可):1)全名及职业;2)地址;3)家庭电话、手机和传真号;4)身份证号码。您得到获准的VISA卡现在Keller先生手中,收到以上个人信息后,VISA卡将毫不耽搁地转交给您……
您联系到Keller先生后144小时内,如果未收到该银行卡,您可通过下面邮箱与“Europol”(欧洲警察总部———记者注)联系:Europol.CEDI@w.cn……
给你5千万要你1万元
这封邮件是网络即时翻译的,可能不太通顺,但大体意思是明白了,也就是王先生得到了500万欧元,基于他的“幸运和勤勉”。
由于工作原因,王先生几年前确实到过欧洲,刚看到这封邮件,他也有点胡思乱想:500万欧元,换成人民币就是5000万,足以改变他的一生。不过,王先生有个原则:不管遇到什么事,肯定不先给钱!
“万一是真的呢?”王先生向Keller先生的邮箱发去了证实自己身份的邮件。约一小时后,他又收到了一封邮件,附有表格。
王先生当即按对方的要求填好表格,再次发给了对方。这次时间不长,他很快接到了对方再次确认身份的邮件,并收到了以0033开头的短信确认,按对方说的全部搞定!
到了最后一步,对方的面目露出来了———王先生接到了一封中文邮件,说手续办齐全了,全是免税的,不过有一点点手续费,另外还有一点小费。手续费400欧元,小费就算600欧元,一共1000欧元。
王先生回复说:“不行啊,我虽然有钱,但是人民币,不知道什么地方能换欧元。”
对方回话说:“每个中国银行都有换汇的,可以兑换,不过不建议这样做,因为按牌价兑换比较合算,也符合贵国国家法律,如果实在不方便,可以直接按牌价把人民币直接汇入Keller先生的账户。”
到了此时,王先生基本明白这是个骗局了。他回复对方,1万元人民币也拿不出,问对方能不能先垫着,或者就从500万欧元中直接扣除。
对方说银行绝不可以直接动用客户的款项,要求王先生直接汇款。
王先生不理会他们了。
上午11点,对方接二连三来了好几封邮件,说王先生“不诚信”,他们“很失望”,威胁说他“再不寄就让给其他人了”。
最后,骗子终于没了耐心,说王先生自愿放弃这笔巨款,只能捐献给慈善机关,还说王先生肯定要后悔的。
这是臭名昭著的“尼日利亚骗局”
芝罘公安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魏振东一听此事,明确地说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尼日利亚骗局”,就像国内曾盛行一时的中奖骗局一样,目的不外乎是利用有些人相信天上会掉馅饼的心理来骗钱。
魏振东介绍说,“尼日利亚骗局”是一种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流行的行骗手法,因源于尼日利亚而得名,平均每年在全球骗取的金额高达15亿美元。有的设局者谎称政府对一笔巨额财产征收重税,他想转入您名下的国外账户来逃税。为了感谢您的帮忙,事成之后他愿意付您三成左右的酬金。信上还会附上这笔钱目前所在银行的账号,鼓励你去核实。有的还备有政府部门的印鉴或网址,看上去几乎可以乱真,其主要作用在于引人上钩,让收信人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有赢无输的好机会。
现在,骗局改头换面了,有的看上去是从国外的政府部门发出,有的来自某大律师,也有的看上去来自国外的大银行。不过,不管来头怎么变,它们的核心内容都是设法转出一笔巨款,比较常见的是来自一位自称在尼日利亚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需要转出一笔巨额财产,财产的数目通常在几十万美元以上。为了让骗局像真的一样,还可能确实以支票或远期汇票形式支付给受害方,然后要求立即汇手续费或税费,由于票据需要托收,银行托收不成功,送的钱没有了,自己汇出去的钱也飞了。
据统计,在所有收到此类邮件的人中,有10%的人会为之心动,回信要求进一步了解情况;有1%的人会最终同意与之合作。一旦同意和对方合作,被骗者就很难摆脱骗局。对方的借口虽然多种,最后万变不离其宗:请交一点手续费。比如对方要你先汇些手续费,然后再找借口让你汇些电汇费、政府税金等费用,一步一步以巨款做诱饵,让你先把这些相对少的钱转给他,最后骗子“蒸发”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被骗案中,上当者并非对可能受骗一点没有警觉。“但这么大的一笔资金,单从账上走一下,甚至周转一下,酬金都是非常可观的……”这样想的,基本被骗了。
魏大队长说,像王先生遇到的这样用外文发邮件的,在烟台还属于第一次。
英国一位工程师设计捉弄骗子
王先生上网查了一下,英国有位计算机工程师迈克曾把一个“尼日利亚骗局”的骗子玩了一把。
迈克经常收到一些网络骗子发来的“尼日利亚骗局”邮件,就决定捉弄一下那些骗子,没想到这些网络骗子全都上了当。迈克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要求对方“做更多的事,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在迈克的要求下,一个骗子举着一张写有“傻瓜”字样的纸板为自己拍了一张照片,另一个骗子则拍了一张自己一手抓鱼一手托瓶、一边头顶面包保持平衡的搞笑照片。迈克随后将这些搞笑照片上传到了他专门用来戳穿网络骗局的网站419eater.com上,让大家乐了一把。
后来,迈克又改变了捉弄骗子的方式。他要求骗子必须亲手抄写一部《哈利·波特》小说,这样他才会相信他会真的给他汇钱,没想到一个骗子果然辛辛苦苦地亲手抄写了整部《哈利·波特》小说!还有两个上当的骗子则分别抄写了《指环王》和《漫游银河系》。
王先生想,借鉴迈克的经验,他应该要求骗子手工抄写一部《红楼梦》才过瘾!-->-->YMG记者王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