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对灾难者造成“二次伤害”

(2011-07-26 09:54:50)
标签:

杂谈

  温州康宁医院的急救室,护士从福州人赵立松的遗体上找到了七张身份证。他们一家七口都在车上。记者采访赵立松8岁的儿子赵竹,他仍心有余悸地说道:“等我醒来,车厢已经掉到桥下,翻了个底朝天。我拼命扒开压在我身上的行李、铁片往外爬,在黑暗中大概爬了十多分钟,找到了车门。”(7月25日新华网)
  灾难如猛兽,击碎万人心。温州动车事故,意外剥夺多人生命,他们的家庭随之破碎。听那些幸存者的诉说,听者心如刀割。除了赵竹被采访外,还有幸存者流泪被追问回忆事发经过,更有幸存者被要求口述惊魂之夜,尽管有记者写道“幸存者的回忆彰显了母爱伟大”,却让人很担心给灾难幸存者造成“二次伤害”。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震惊世界的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劫匪枪杀人质事件,惨剧发生后,一位幸存香港游客痛哭着对媒体说:“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没人来帮助我们?”另一名幸存女游客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劫匪门多萨开始漫无目标地朝着人质开枪,她说,她的丈夫用身体护住她,挡住了门多萨的扫射,但是他本人却被打死了。结合温州动车事故来看,在这两起大事件中,能幸存下来已是万幸。但从心理层面说,灾难刚过,不少幸存者仍处在惊慌失措和惊心动魄中难以回归正常。而一些媒体记者和相关人士为寻找“卖点”,一次次强迫幸存者回忆自己遭遇的恐怖经历。诚然,第一时间追求真相对媒体来说非常关键,但更要警惕对幸存者造成“二次伤害”。在马尼拉劫匪事件中,有幸存香港旅客就被包围媒体反复追问细节,其实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还活着;有的孩子被采访时突然知道失去了父母,差点昏厥过去。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有幸存者一边被医生处理伤口,一边就被要求反复回忆当时场景,甚至要回答“你当时害怕吗”的“弱智”问题。 
  在幸存者心理救援中,任何过度渲染和过分打扰,都极容易造成“二次伤害”。面对救援者或记者,幸存者很可能因一遍遍陈述不幸,导致尚未愈合伤口再次流血,导致心灵的创伤上再添一把盐。而这一切,本应建立在充分尊重伤者的基础之上。
  心理救援,不能屡受干扰,也不能一蹴而就。有资料称,大灾难中那些患上灾难症候群或危机症候群的严重者,往往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复原,就连轻者也要几个月到两年,才可能抚平。生活总要继续,心理救援不能是“一阵风”式的帮助,而当关注每一个细节,比如避免“二次伤害”的重要一环。高明的心理救援,是让受助者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受助,而不是在接受救助后感恩戴德。
  每一场灾难背后,都有不能承受之痛。不要对灾难幸存者造成“二次伤害”,就是要谨防反复提醒并强化他们对灾难进行主动的灾难回忆,对痛苦进行强迫的硬性反刍。菲律宾劫匪杀人事件如是,温州动车事故如是,所有灾难皆如是。姜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