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息10%”卷走男子237万却不能立案

(2011-06-20 09:12:05)
标签:

财经

经济纠纷

利息

经济诈骗

借款金额

杂谈

“月息10%”卷走男子237万却不能立案
小于开具给汪先生的借条

 

    15日,男子难抵月息10%高收益诱惑 4万养老金被骗走一文刊发,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姓汪的市民表示,自己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而且被骗去的金额更是高达数百万,现在对方跑得无影无踪,自己也是束手无策。

    同事高息借钱周转资金

    汪先生在一家外资企业上班,踏实肯干,几年下来也积攒了不少积蓄,生活比较幸福,但是同事小于却打破了这种平静的生活。

    小于因为生性开朗,很快就与周围同事打成一片,汪先生也成为他的好朋友之一。一天,小于向汪先生提出了借钱的要求。“当时他(指小于)告诉我,说承包了一个工程,利润很高,但是目前手头资金有点紧,所以想从我这里借几万块钱周转一下,而且承诺每月给我10%的利息。当时我就想,同事之间借借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再说数目也不是很大,所以就借给他2万块钱。”当时小于还写了欠条,上面借款金额、时间、利息都写得一清二楚。

    到了第二个月,小于果然依约将2000元利息送过来了,而且表示如果汪先生不着急用钱的话,可以继续把钱放在那个工程里,还是每月10%的高利息,汪先生一想,自己不但没有什么损失,反而每个月还会有可观的收入,觉得很划算,就同意了小于的建议。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小于又陆陆续续向汪先生借了好几次钱,而且金额都比较大,其中最大的一笔是57万,但是因为小于每次都按时交付巨额利息,所以汪先生就没有防备之心地几乎把全部家底都借给小于了,全部金额高达237万。

    200多万积蓄被“卷走”

    突然有一天,汪先生接到朋友的电话,说是找不到小于了,当时汪先生还以为小于手机停机或者回老家了,所以就没当回事,但是连续好几天,小于一直没有来上班,而且手机始终没有人接听,汪先生就有点着急了,等到了小于的家一看,已经是人去楼空。

    这下汪先生彻底傻眼了,那200多万是他全部的积蓄,就这样全部没了。后来汪先生多次找到小于的父母和妻子,但是他们均表示不知道小于现在在哪里。

    汪先生至今还保留着小于每一次借款写下的欠条,总共有8张,每一张都有小于的签字。汪先生到公安局以经济诈骗罪去报案,但是公安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小于的身份和借条都是真的,所以不能算是经济诈骗,充其量只能算是民事纠纷,还不够立案,只能到法院去起诉,但是法院方面表示,由于找不到原告,无法宣判,所以最后汪先生只能无奈地撤诉了。

    提醒:利润越高风险越大

    据业内人士分析,现在社会上通常采用的诈骗方法,与之前相比有了更大的隐蔽性,以汪先生为例,诈骗人往往先是以合法的、法律规定的形式,如各种规范的合同,约定好双方的权利义务,并承诺给以出借人最大程度的好处,例如高达10%的利息,同时还依据合同履行了一部分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出借人通常会以为有了合同约定,自己的权益就有了保障,就放松了警惕性,忽视了自己出借巨款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无法收回本金。

    由于这种诈骗方法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往往给人一种经济纠纷的感觉,事实上有的部门也是按照经济纠纷来处理的,这就给受害人追回损失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因此市民在出借款项时,应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或抵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同时也要牢记,天上不会凭空掉馅饼,利润越高,所要承受的风险也就越高。YMG记者 魏琳

     水母网链接:http://news.shm.com.cn/2011-06/20/content_350652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