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行动"严查地笼

渔政执法人员对“地笼船”进行调查
今年的伏季休渔政策规定,“地笼”属取缔渔具,严禁销售和使用,但部分渔民却受利益驱使,夜间出海在近海养殖海域使用
“地笼”违规作业。昨日凌晨3时起,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芝罘区、开发区、莱山区、牟平区等四区渔政站的执法人员,开展了一次打击“地笼”的“凌晨行动”。
“凌晨行动”查获9艘“地笼船”
船上巴蛸、牙鲆鱼等应有尽有
昨日凌晨3时许,记者跟随烟台市、芝罘区渔政站的执法人员,乘坐渔政执法船,从芝罘区太平湾码头出发,对联合执法行动进行跟踪采访。渔政执法人员兵分两路:烟台市渔政站向东,对莱山区四十里湾海域进行执法检查;而芝罘区渔政站向西,对芝罘区北岛海域进行检查。
考虑到地笼一般设在养殖区内,较大执法船在养殖区内执法有所不便,几位执法人员决定载着记者,乘坐摩托艇直奔莱山海域的养殖区。凌晨4:40,在莱山区四十里湾雷达山海域,执法人员发现一艘4马力的小渔船正在海上“倒笼”,渔民正将“战利品”从地笼中取出。看见执法人员奔驰而来,渔民迅速将地笼扔到海里,企图驾驶渔船逃跑。执法人员紧追不舍,一会儿工夫,摩托艇便追上非法捕鱼的小渔船。记者发现,小渔船上装有巴蛸、海星、小牙鲆鱼等以及地笼。
凌晨5时许,执法人员乘坐摩托艇在四十里湾马山寨西北海域,又发现了一艘4马力的小渔船正在进行非法作业。看见执法人员,非法捕鱼船上两个渔民,一个紧急往海里扔地笼,另一人则加大马力,驾驶着渔船逃跑。追出不到200米,非法捕鱼船即被执法人员控制。执法人员让渔民开船到渔政执法船旁接受调查,渔民极不配合。执法人员只得亲自驾船,将非法船只押送到执法船旁,进行调查处理。
又经过1个多小时的海上执法检查,在没有发现其他非法捕鱼行为后,上午10时许“凌晨行动”宣告结束。执法人员将查获的两条捕鱼船只,用缆绳拴在执法船后,将船拖至太平湾码头,进行临时停靠扣押,将按照伏季休渔的相关政策做进一步的调查处理。
据了解,在昨日凌晨开展的联合执法活动中,经过近7个小时的执法检查,共查获9艘违规渔船,没收
“地笼”共170个。自伏季休渔以来,芝罘区、开发区、莱山区、牟平区等四个区加大地笼清理力度,多次开展专项清理整治活动,先后没收地笼共910个。
渔民下“地笼”用GPS定位
作业隐蔽、破坏性大
市渔政站副站长赵威介绍,根据今年的伏季休渔政策,今年所有的刺网渔船都要纳入伏季休渔。在该政策的指导下,我市今年有4300余条刺网渔船休渔,占我市所有伏击休渔渔船总数的70%。加上其他类型的休渔渔船,今年我市伏季休渔的船数达到了6000余条。
从6月1日伏季休渔以来,在执法检查中发现,部分渔民受利益驱使,夜间在近海养殖海域使用
“地笼”违规作业。由于渔民下“地笼”时用GPS定位,不在海面留下任何标记,又多在凌晨、夜间等时间段不定时进行起笼,成为伏季休渔管理难点。
由于地笼作业隐蔽,而且90%以上的地笼都安放在养殖区内,上面为养殖筏架,下面是地笼,只有渔民自己知道安放的地笼系在哪个养殖筏架上。在地笼作业过程中,放入海里别人找不着。地笼主要以捕捞海底底层的鱼虾蟹类为目标,破坏性比较大。
伏季休渔重点打击“地笼”
市民可举报违规行为
赵威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查处、监管力度,依法对
‘地笼’违规作业行为给予严厉打击,这将作为今年伏季休渔管理工作的重点。我们还将组织沿海县市区渔政执法人员,继续开展清理取缔‘地笼’渔具和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好渔业生产秩序。”
每年伏季休渔期间,黄渤海海域的鱼虾都会进入生殖繁衍季节。为了保护我们日益枯竭的海洋资源,烟台市海洋与渔业部门希望,广大市民应自觉抵制非法捕捞水产品销售的行为,一旦发现捕捞、收购、代冻、加工、销售非法捕捞水产品等违规行为,应及时向当地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监督举报电话见附表。YMG记者
姜晓
水母网链接:http://news.shm.com.cn/2011-06/20/content_3506408.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