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烟台日报社大小新闻
烟台日报社大小新闻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529
  • 关注人气:32,7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MG时评:学生打地铺,学校凭什么振振有词

(2010-10-28 09:35:18)
标签:

河南

平顶山学院

地铺

中国广播网

教育行政

教育

分类: YMG时评

YMG时评:学生打地铺,学校凭什么振振有词

 

  大学校园在无数人眼中都是青春和美好的象征,但河南平顶山学院几百名学生的大学生活却有着一个糟糕的开头。因为,他们被安排在教学楼里住宿,每天晚上只能在水泥地上打地铺。(10月27日《中国广播网》)

 

  整个采访过程,没有听到学校一句歉意,取而代之的是振振有词:这是学生和学校为教育大众化共同付出的代价。那为何全国上千所二本院校,却很少传出类似新闻,难道说平顶山学院,就应该与众不同。显而易见,校方的强词夺理,苍白无力。舆情在批评的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对其问责。

  诚然,高校招生计划和规模,的确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但审批依据,首先还是学校招生实力的自我评估。学校如果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综合考虑好各方面办学因素,上报的招生计划,就能满足学生的住宿需求。但很多时候,一些高校本身就好大喜功,急于求成,不根据自身实际,盲目冲动地扩大招生规模,而且还想方设法博得上级部门认可。这样,当基建等各方面办学资源跟不上节奏时,出现学生打地铺的尴尬,也就不难理解。


 

  按照校方的逻辑,国家要求高校扩招,而且一些财力补贴也不到位,因此,学校只能开展校企合作。在很多方面,受投资方掣肘也是无可奈何。这种一推六二五的态度,折射出高校办学责任感和公仆意识严重缺失的短板。


 

  既然是公办高校,替政府办好学、管理好国家资产,本是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当校方意识到,当前发展模式已经踏上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危机之路时,于公于私,都应该首先在职责范围内叫停这种公共资源和国家财产的流失和浪费。然后,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最大可能地预防和减少类似重复建设、盲目扩招现象发生。


 

  可现如今,平顶山学院依旧是债照举、楼照建、生照扩,如此恶性循环的背后,实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政绩思维在作祟。因此,校方还有何理由和颜面坦坦荡荡,义正词严?难道说,政府委派的校长等一大群公职人员,就是为了让他们如此作为吗?


 

  平顶山学院的地铺,或许其他同类院校,并未出现,但是盲目扩招带来的后遗症,在很多高校都层出不穷,这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话题。但更令人遗憾和伤心的是,高校的神圣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日渐沦落,得过且过、浑浑噩噩成了很有代表性的高校生态。因此,有关部门在处理平顶山学院事件时,还应该深刻反思政策、制度等根本性的滞后和疏漏,并及时亡羊补牢。只有那样,象牙塔中的地铺,方能彻底消逝。  YMG记者丛晓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