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时评:委婉劝退 还是早点闭嘴为好

标签:
教育工作经验招考竞争力北京晨报杂谈 |
分类: YMG时评 |
继国考报名提高工作经历门槛之后,又有多名考生反映审核变严。不仅接到了资格审核人员的电话,详细询问自己的工作经验,甚至有被“委婉”劝退的经历。这一“劝退”式审查引发网友热议。(10月22日《北京晨报》)
国考每个岗位都设置了明确的报考要求,既然考生符合报名条件,招考单位理应支持并鼓励他们参考。至于笔试成绩以及面试实力,那都是考生个人的事,不劳招考单位操心。这种委婉劝退的做法,挑战了国考的公平公正,也很容易误导一些考生,进而侵犯其考试权益,还是早点闭嘴为好。
首先,国考毕竟是改变人生航向的大事,绝大多数考生都不会轻率对之,报考方向都经过深思熟虑,并且为之准备多时。在即将步入考场之前,招考单位再对他们“指点迷津”,很多时候会扰乱他们平静的备考之心。
其次,既然是选拔人才,那人才供应量越大,越容易做到优胜劣汰、精益求精。未考先劝退考生,显然不利于选拔人才。
此外,一些招考人员所谓“工作经验缺少竞争力”,这本身就有失偏颇。很多国考岗位,对考生工作经验有要求,但并非对“工作经验竞争力”有要求。因此,只要考生工作经验符合报考条件,那就应该赋予其表现机会。至于面试环节,工作经验有没有竞争力,也不能一概而论、主观臆断。
比如说,有的考生在岗位上工作了5年,但是,成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并没有积累太多工作经验。而有的考生只工作两年,但踏踏实实、勤学好问。两相对比,谁的工作经验有竞争力,不言而喻。因此,仅从工作时间上来判断工作经验的竞争力,实属以偏概全。
与此同时,国考尽管需要严格的程序正义,但是,不拘一格选人才,也应该成为现代政府招贤纳士的题中之义。举例而言,有的考生笔试成绩遥遥领先,但在面试过程中,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招考单位难道就要弃之如敝屣吗。要是如此机械简单地选拔人才,势必发展成为另一种行政领域的“应试教育”。
除了上述因素外,近年来,高考、公考、事业单位招考屡屡发生徇私舞弊现象,致使多种考试遭遇诚信危机。在此语境下,委婉劝退,无疑又是在挑战公众期待公平正义的心理底线。一些网友直言:为内定人员“清道”,就是很好的例证。如此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有关单位何苦来着。YMG记者
丛 晓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