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时评:学校向家长借钱,让人哭笑不得

标签:
杂谈 |
分类: YMG时评 |
廊坊市某中学发《家长信》,向每名学生“借款”200元,用来配备多媒体设备,在学生毕业时归还,并统一开具借条。有学生反映班主任表示“如果不借,就停课”。校方受访表示,此举系学校资金周转不开所致,完全自愿,无停课一说。(10月21日《新京报》)
学校向家长借钱,家长即使一百个不愿意,但苦于孩子在人家手中,况且数目也不是很多,因此,很可能还要强装笑脸地送钱上门。这不啻为一种被包装了的乱收费,有关部门在问责学校的同时,也应该深刻反思日常管理和经费使用监督等方面疏漏。
公办学校的设备添置,应该首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然后再由主管部门向财政申请。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所谓的“学校添置新设备应自筹资金”,纯属信口开河,愚弄视听。试问,这是哪条教育法令所定?
一般情况下,年初各级财政的教育预算,都是完全可以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的。而廊坊某中学为何会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现象?正常的办公经费,都用到哪里去了?是否存在着寅吃卯粮、弄虚作假的公款挥霍问题?既然现在周转不开,那学生毕业时,就一定能周转开吗?要是届时依然周转不开,是否意味着借条就成白条了呢?
近年来,中央对教育乱收费的整饬力度一直强硬,很多基层学校不敢明目张胆地乱收费。但是,长期形成的乱收费惯性冲动还在,尤其是难以割舍乱收费带来的各种利益,于是乎,一些打法律法规的擦边球做法,便开始蠢蠢欲动甚至蔚然成风。廊坊中学的借钱之举,就是一个很好例证。
学校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收费,是借钱,而且还白纸黑字,好借好还。最关键的是打着增加教学设备、提升教学质量的幌子。即使有关部门追究起来,学校完全可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