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重访微山湖(2)缘起篇

标签:
转载 |
分类: YMG推荐 |
一张照片能够改变湖上人家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用电梦,这是我13年前没有想到的!
但这一切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让我们再回到1997年那个国庆节,我们那五个土匪般四处采风,用相机记录历史的烟台摄影人,听济宁一个朋友说微山湖上的婚礼很有特色,当即就敲定前往。
不知道怎么来到的渭河村,10月1那天正赶上一家婚礼,我们就直接进入了战斗,当时的彩色胶卷价格不菲,五兄弟每个人都扫射了10来个胶卷。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记者,很新鲜,两委班子在晚上点着马灯和蜡烛很“隆重”的在船舱里设宴招待了这些真假记者。
微山湖的民风是有些梁山好汉传承的。哈起酒来更有“歃血为盟”的豪气。
当然是高度白酒,大白碗,一斤一碗斟满了。首先老书记“抓”起大碗(其中竟然有几个手指浸到碗里),咕咚就是一大口,他放下就到了我们,大家都学着老书记的样(手指头也学),从大到小一人一口,我当时年龄最小,按规矩我要把大腕酒哈个底朝天。想着刚才那些泡在手里的指头和黑指甲盖,我有些犹豫,但想到梁上好汉,我还是仰脖倒了个一滴不剩。
后来的几天也是天天如此,酒哈得爽片子也拍的过瘾,最后的一个晚上,酒过三巡,老书记伤感的对我们说出了他们全村的期盼。
没有电,祖祖辈辈也没有电!希望我们记者帮帮帮忙。大家都沉默了。那个晚上一夜难眠。
第二天告别渭河村的乡亲坐船向外走,我突然冒出个念头。就问华主任,那家很富裕你能不能带我去看看。华主任就领进一家。那家刚结婚,搞养殖和水运有了钱,结婚置办了满船舱的家电,但只是个摆设,我感觉有戏,拍了几张就走了。
回到烟台,我把片子放成了10寸的大照片,写了1000多字的文字说明,就用特快专递发给中央电视台评论部。也没带多大希望,因为我的是图片不是视频。而且有点批评稿的感觉。
照片发出去的第七天,我腰上别着的汉字传呼机震动了起来,我一看,感觉有些眩晕!上面赫然写着:“明天早晨7点10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播出你的稿件,请注意收看。”
第二天早晨的东方时空演完东方之子后,主持人方宏进拿出了我那张10寸照片:“今天早晨让大家看的这张照片很有意思。”他第一句这样开了头。“这对新婚夫妇满屋子的家用电器,照明的竟然是老式的马灯。在山东省济宁市高楼乡渭河村,人们近年来搞养殖、跑运输,钱包鼓来起来,许多家里都购买了家用电器,但由于种种原因,电却一直无法通进来-----”
哈啊哈,我高兴的蹦高!渭河村的电有希望了!
当时我们上午出报纸,7点40多点我到报社暗房洗照片,突然电话分机响了。一位省电业局的负责人打来电话,说刚才看见东方时空的报道很惊讶!“真的么?”“我还有我们一起去的4个兄弟的良心都能保证!”“谢谢你啊!”对方的电话急匆匆的挂断。
中午12点50 ,我打通千里之外老书记的电话,看不到电视的他还蒙在鼓里。“好像出大事了!省、地区、县上都派了工作组,现在正望我们这里赶,我们都没吃饭等着呢。”
哈哈,我说你们的电问题不大了,你就美吧。
当天,山东省委主要领导对此事进行主要批示。
一个月后,渭河村迎来了他们祖祖辈辈的圆梦时刻。
数月后,在此事影响下,渭河村周围没通电的百姓甚至包括江苏境内的一些渔民也圆了通电梦。
“聪明的”中央台在电视屏幕下方打出大字“烟台晚报 时立国摄”,以便明确责任哈。
那个13年前上东方时空的照片,我和儿子给你们送过来了。(丁圣波 摄)
手拿照片,在超豪华的厨房里,还是那对小两口,现在儿女双全,美啊!
(未完待续,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