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MG时评:入校第一课“扫厕所”,有何不可

(2010-10-12 11:10:40)
标签:

贵州

体力劳动

厕所

青少年身心健康

脑力劳动

杂谈

分类: YMG时评

    大学生入校第一课——“扫厕所”,表现好的还能获得个人加分,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这一创举备受关注。校方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其初衷意在培养90后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但学生和高校老师则褒贬不一。(10月11日《信息时报》)


    有高校人士表示,大学生吃苦也要上档次。比如,可以帮厨、野营拉练、帮图书馆搬书等等。诚然,这些劳动确实可以疏松大学生筋骨,增强其体质,同时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光荣。但是,劳动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扫厕所也好,帮厨也罢,只是社会分工和劳动形态的区别,实质都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劳动。鉴于此,一些高校人士的说法值得商榷。


    当代大学生,体力劳动的数量和强度越来越少、越来越弱,已经不是简单的爱好、兴趣、习惯问题,而是一个异常严峻的社会话题。就在今年的国庆黄金周,广州一些家长带孩子参加拓展训练,很多上学的孩子连鞋带都不会系,不少大学生连衣服都不会洗。


    当身体长时间处于松懈懒散状态,就如同钢铁生锈一样,禁不起半点风水日晒。就在新学期伊始,湖北接连出现大学生军训猝死的悲剧,而贵州一高校军训半小时站晕40多名学生,数字更有说服力:湖北大学对该校2005级、2006级、2007级学生体质检测的结果显示,健康标准合格率分别为85.65%、83.75%、74.85%。更加遗憾和发人深思的是,面对舆情质疑,不少大学生还振振有词:哪家单位面试,让你扫地、蒸鱼。


    青少年对体力劳动的轻视甚至蔑视,不但折射了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世俗和功利,也体现出某些教育方针的偏差和弊端。在一些教育者眼中,扫厕所,就是低端、低等甚至下贱的劳动,应该由那些没有文化的群体去做,这是何等的傲慢和偏见。而一些学生捂着鼻子,牢骚满腹,恰恰彰显一种根深蒂固的脑力劳动优越感。假如每一位青少年都如此,势必造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社会评价不公的加剧,这对于旨在创造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阻力和障碍。实质上,扫厕所,行为本身依然高尚和光荣,从业人员理应受到社会尊重甚至厚待。试想一下,假如一个城市没有扫厕所的劳动群体,那城市魅力将陷入何等尴尬和被动。


    鉴于此,无论哪一级教育机构,强制青少年体验一些体能劳动,只要不超越他们的体能极限,或带有任何色彩的体罚性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都有利无害。具体而言,入校第一课扫厕所,未尝不可。YMG记者 丛晓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