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时评:道歉有用,解释有理

标签:
灾难时评空难伤痛伤口伊春杂谈 |
分类: YMG时评 |
8月24日,河南航空有限公司一架EMB190型飞机执行哈尔滨—伊春航班任务时,在距伊春机场跑道头约690米处坠毁。这一事件终结了中国民航2012天的安全运营纪录,同时造成42人死亡的灾难。据《新京报》报道,26日下午,河南航空高管两度含泪鞠躬就空难事件道歉,“我代表公司向遇难者哀悼,向受伤旅客表示歉意,向全社会道歉。”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除了拿出事故原因的详细调查结果,制定出细致的善后方案,富有人情味的道歉也必不可少。在这个时候,能够安抚人心,缓解伤痛的一切举动都值得肯定和赞赏。
和伊春空难时间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在香港游客被劫持事件中,菲律宾方面表现出来的低效和无情。被革职高级督察罗兰多·门多萨持手持着M16式步枪劫持香港康泰一旅游大巴的时候,警匪僵持10余小时,最后还是造成人质8死2重伤的结局。撇开警察的解救方法是否科学不谈,菲律宾官方、民间的态度更加令人震怒。挂在菲律宾总统脸上的微笑,出事大巴前纷纷“留影”的菲方警察和民众,将人质灾难的伤口撕扯得更大。这种事故处理方法不仅没有愈合已有的伤口,放佛还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带来事故之外的“二次伤害”,也让菲律宾和香港、大陆地区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香港游客被劫持和伊春空难一前一后,不同的灾难展现出来的处理方法令人深思。如果说意外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面对意外,妥善处理意外带来的损失和伤害,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法,让人们能够尽快走出伤痛,重振生活的信心,是“多难”之下我们必须学会的功课。这两年来,天灾人祸不少,我们在灾难中失去的,要在日后的进步中得到补偿,这才是灾难的正面意义。这种进步,体现在缜密有序的灾后救援中,也体现在为同胞罹难感到心痛和内疚的眼泪之中。
灾难无情,人却有情。当灾难降临之时,哪怕只是将心比心,体恤别人的伤痛,尊重别人的伤痛,在情感上更多地理解和支持,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不要小看它,或许只有它才可以弥合创伤,带领我们跨越灾难的壁垒,迎向下一个太阳升起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