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精选:渔码头“握手”亿吨港

标签:
渔港八角液体化工杜琦渔码头财经 |
分类: YMG精选 |
这是一次奇异的“握手”。
一方是亿吨港,一方是渔码头,从表面看,两者差距悬殊,难以并论。
8月24日,“发展蓝色经济巡礼”采访团冒雨走进开发区,试图通过与双方的对话,揭开这段“情缘”背后的奥秘。
上午9点,采访团首先来到正在兴建的亿吨大港——烟台港西港区。与一年前相比,这里简直像换了个地方:原先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荒山秃岭也被削平,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液体化工储罐和楼房……
“西港区现在是一天一个样!”在西港区沙盘模型展厅,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工程师陈高远手中的激光笔不停晃动,将小红点指向一个又一个在建大项目:“30万吨矿石泊位今年开始动工,2013年投入使用,可停靠40万吨的超级货船;疏港高速公路正在兴建,预计明年通车;液体化工码头一期工程已竣工试运行,可停靠5万吨级的船舶……”
西港区地处开发区大季家东北海域,原先是一片小渔村,此处地理位置优越,最大水深28米,是我国北方为数不多的天然深水良港,设计港口吞吐能力2亿吨、1500万标准集装箱,被规划为烟台港未来的核心港区。“待到4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30万吨级原油码头投产后,它将成为我国北方惟一可同时接卸超大型矿船和超级油轮的核心港口,一举奠定烟台港作为中国北方大宗散货集散中心、能源基地港的地位。”陈高远说。
在西港区紧张施工的同时,不远处一个小渔港——开发区八角渔港也在酝酿着一场“变革”。
由于是休渔期,码头上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渔船,船桅红旗招展,乍看上去,和其他渔港没啥两样。
“咱们现在站的地方,原来都是海!”渔港负责人杜琦说,八角渔港始建于1998年,当初只有东边一条渔船码头,西港区开工建设后,附近的渔船都汇集到这里。于是,2007年八角渔港申请扩建为中心渔港,进行填海造地,一期填海造地已达50公顷。
土地资源弥足珍贵,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对管理者智慧的一次考量。在开发区海洋渔业部门的指导下,八角渔港从单纯渔业捕捞向高附加值的渔业观光、海产品深加工转型。“西港区陆域面积50平方公里,将来的人口密度一定很大,简直就是一座‘城市’。我们现在超前规划,高标准打造休闲商务区,就是要抢占这块服务业高地。”杜琦说。
根据规划,八角渔港将引进现代“渔人码头”理念,将海鲜特色美食街、游艇俱乐部、休闲垂钓、海洋生态观光等特色项目整合其中,计划开发建设商品住宅、公寓60万平方米,现代服务业用房34万平方米,游艇泊位300个……“西港区建设需要我们吸纳沿线渔民,我们反过来利用他们旺盛的人气做大服务业,这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杜琦笑道。
两个港口,一个港湾,发展“蓝色经济”这条纽带将他们有机结合在一起。西港区高速膨胀的刚性发展,需要八角渔港做大服务业的柔性支持,而八角渔港则敏锐捕捉到这一发展机遇,借风扬帆,立志成为“蓝色舞台”上的闪亮明星。双方的这次“握手”将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西港区和八角渔港,一大一小,一个气势恢宏,一个婉约灵秀;一个动感现代,一个恬静自然;可谓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他们与海岸沿线的大宇造船、八角电厂等形成合力,成为集约用海的典范。”开发区海洋渔业处处长王国强说。
记者旁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蓝色经济”的大潮中,即使是西港区这样的“巨无霸”,也很难通过单打独斗,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它同样需要团队支持、资源互补,同样需要整合的力量!
正是看透了这一点,八角渔港的“现代渔民”背倚超级大港,既没有妄自菲薄、望洋兴叹,也没有小富即安、自顾家门,而是抓住机遇,转方式、调结构,错位竞争、配套发展,不仅为自己打开一扇通往海洋的大门,也为西港区的崛起发挥着助推作用。这份魄力和远见,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