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MG银钮特稿——特别的南北对话

(2010-08-12 09:26:55)
标签:

高端服务业

东部华侨城

发展方式

内生

深圳

财经

分类: YMG精选

YMG银钮特稿——特别的南北对话
 

  北探天津,南访深圳。盛夏季节,iPhone银钮采访组的“走南闯北看‘转调’”收尾了。

 

  昨日,结束采访返回烟台的iPhone银钮滨海采访组(以下简称“北”)与iPhone银钮深圳采访组(以下简称“南”)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南北对话”,共话“走南闯北”的收获。

 

  趋势  转向高端

 

  高端是产业的目标,转向高端是大势所趋。深圳和天津滨海新区,一个是经过30年高速发展的特区,一个是去年才成立行政区的新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盘大棋中,它们的“特”与“新”都瞄准同一目标:转向高端。这不是巧合,而是来自两地决策者对当前发展大势的洞察力。显然,“转”是一种趋势,无论是有基础的深圳还是基础较浅的滨海新区,都必须并抓住这个趋势。

 

  南:深圳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转”。30年来,从“三来一补”的加工业,到高新技术产业,再到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深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比重超过二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8507.8亿元,产业结构迈入“高端化”时代。

 

  北:面对“落地就是一棵大树”的现实要求,滨海新区首先是高点定位。作为制造业聚集区,传统产业比重偏高,产业技术水平偏低,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政府投资,“内生”动力不强。为此,其制定的转方式思路,就是通过强化“产业、消费、科技、投资、政策”五大动力来转变发展方式,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南:转向高端,深圳致力于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和区域增长极。眼下,深圳出台了互联网、新能源和生物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打造出6500亿的产业规模,成为支撑深圳发展的新生动力。致力于“支柱产业高端化”的深圳,还在认定180家总部企业,新增区域性金融总部13家的基础上,加大总部引进力度,推动经济实现跳跃性增长。

 

  北:剑指高端,滨海新区则是打响投资过1.5万亿元的“十大战役”。从制造业聚集区到高端产业的聚集区、自主创新的领航区、新型服务消费的热点区、绿色经济的引领区、和谐社会的示范区和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十大战役”划出的正是一条转向高端、大势所趋的轨迹。

 

  顺势  产业梯次转移

 

  转向高端,是一个演进式过程,不能盲目,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按照产业经济梯次转移规律行事。深圳和滨海新区没有割舍现有的产业基础去“拔高”发展,而是走出了一条顺势而为的渐进之路。


  南:根据产业转移“雁阵理论”,发达国家在产业升级到高端后,就将起初相对低端的产业让位给后起的国家。我国地域庞大,这种产业转移现象早已出现,加工制造业转移呈现出从深圳到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的梯次转移规律。

 

  此次深圳的转型升级与前几次有很大差异,但同样是顺应产业梯次转移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同样是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升级,在转型中实现了“消”与“长”的平衡:越来越多的“三来一补”企业移出深圳,一些高科技、金融、文化产业相继“攻城略地”,诞生了中兴、华为、腾讯、A8集团、华强等一批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

 

  北:顺应梯次转移的规律,对于滨海新区来讲,则是随时做好承接转移的准备,在持续的承接中,逐步提升产业层次。国家对滨海新区提出的要求就是从实际出发进行试验,是要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又好又快地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这其中,“从实际出发”和“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正是滨海新区调结构的准则。 

 

  南:深圳基于已有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促进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加速成长,是产业升级的应有之义。转向高端,不能隔断当前产业发展阶段,反之,势必会伤及现有产业基础。

 

  北:天津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如此,比如物联网。随着中国RFID产业联盟与物联网(天津)基地在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揭牌,未来滨海新区将在空港经济区、开发区、高新区建立物联网产研示范区,并将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成为物联网应用示范区。这个念头可不是凭空想象,天津拥有成熟的食品加工、自行车、汽车等产业,这些都是最好的物联网用户,将这一基地打造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链的最佳集聚区,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成本,辐射整个环渤海地区,是为顺势。

 

  造势:创新,要有所突破

 

  “想别人没有想过的,做别人没有做过的,才会看到别人没有看过的美景。”在深圳和滨海特区采访,这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共同感受。这种创新和突破,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无中生有”,折射出的是“南北”决策者造势的决心。从趋势、顺势到造势,深圳与滨海新区的创新和突破,既有当下可见的收获,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酝酿着长久的先机。

 

  南:深圳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自主创新的最大特点是企业唱主角。在深圳,有“四个90%”的说法,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发明专利都来源于企业。是什么原因让企业花这么大力气在自主创新上?中兴通讯品牌部总经理古永承说,“不自主创新,企业只有等死。”这句话折射出的,是企业追求创新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北:在滨海新区,创新的注脚就是“先行先试”、“无中生有”的突破做法。在成功引进空客A320项目后,滨海人又引来包括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大火箭产业化基地、中航工业直升机以及无人驾驶飞机、卫星有效载荷在内的“三机一箭一星”落户,航空航天产业仅用3年就成为滨海新区第一优势产业。同时,在很多人还不知道“飞机可以租赁”的时候,“东疆”已悄然完成了国内融资租赁公司开展飞机融资租赁业务零的突破,用“野心”彰显创新突破之“用心”。

 

  南:“不停留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上面,坚持探索、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深圳决策者一直强调的。未来的深圳将走出一条整合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东部华侨城就是例证,东部华侨城坚持“生态大于天”的原则,通过整合多重元素,将一座荒山打造成了首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样板”。除此之外,深圳还整合信息化和工业化优势,谋划建设“智慧深圳”,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以高端服务业合作为重点推动深港两地产业融合发展,以深莞惠区域合作为重点促进珠三角和泛珠三角产业融合,以深圳越南经贸合作区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与东盟的产业合作,培植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北:在滨海新区建设中,对规划前瞻性的高度重视得到彰显。尽管动辄以数十亿、上百亿的大项目作为“引擎”,但滨海新区的规划始终强调以大项目带动大区域的整体发展。如中新天津生态城,就是将眼光放在10至15年后为滨海新区建一座生态之城。从“一”到“数十平方公里”甚至“上百平方公里”,这种整体和大局的视野,彰显着滨海人善于造势的智慧。

  

  南:虽然“南”、“北”的方略有所不同,但所有的变革都是从新的思考方法和理解方式出发的。为了塑造可持续的未来,我们不仅需要共同工作,也要以与以往不同的方式工作,这也是必要的造势。  YMG银钮采访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