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时评:高考加分,不加也罢

标签:
ymg时评高考加分考生重庆杂谈 |
每到这个时节,高考加分的丑闻总是不绝于耳。几乎快要在听到麻木的时候,中国青年报以非官方的姿态做了系统的调查,让各省高考加分情况一目了然于眼前。当然,看到的更多是不公平。为什么媒体总致力于报道这些乱象,目的只有一个,通过监督性的曝光,以期推动公平的实现。
“我的父母没有钱,不能给我加分。别的考生加分后,我降了约70名。因为这样的加分,最终再努力也实现不了梦想。”这是今年一名湖南高考考生的心声,高考录取结果最终的不尽人意,不在于他读书不够用功,而在于一小部分人通过高考加分的“大门”轻而易举地获得眷顾,破坏了已有的规则。这样的人,出现了一个,就是对整个高考制度公平性的挑战。而今天,通过统计数据来看,这样的人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虽然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老天绝对会在地域间平等分配人的天资。在获加分人次占报考总人数比例排行榜上,触目惊心的是各省加分人次的比例差别过大。重庆17.19%,北京13.33%,而江西仅为0.13%。难道重庆、北京这几个地方盛产少数民族和特长生,江西就没有这样的“人才”了?在近5个考生中就有1人获加分的重庆,今年还大幅减少了高考加分的项目和分数,难以想象,去年还有之前的日子里有多少重庆考生轻松地超越了其他地区的考生。
尽管教育部规定,有关省(区、市)确需增加的政策性照顾项目,须经本省级普通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确定,并报教育部核准备案后方能向社会公布。但是各地的加分项目仍然让人眼花缭乱,除了“传统”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一些省市还出台了五花八门的“创意”加分政策。河北省“教育世家”称号的教师直系子女报考师范院校的增加20分,广东省加分的体育项目居然包括十分“冷门”的轮滑球、花样轮滑、毽球等。这些政策也许的确照顾了一部分需要加分的考生,但是也实实在在给其他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打开了方便的大门。通过这扇门,他们挤掉了守规矩的同类,在千军万马中轻松越过独木桥。
高考加分的口子开了这么多年,也为人诟病了这么多年。有的时候,我们不禁会设想,干脆取消高考加分算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搞不好还会来的更公平一点。 YMG记者 耿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