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烟台日报社大小新闻
烟台日报社大小新闻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979
  • 关注人气:32,7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邀监督员,不选也罢!

(2010-07-21 09:54:48)
标签:

特邀监督员

重庆警方

公众

权力

杂谈

分类: YMG时评

    日前,重庆市公安局正在举办第三届特邀监督员遴选活动,一改往届闭门内定的惯例,本次进行了多轮公开海选。市民可通过报纸和网络两种方式投票,最终选举出150名特邀监督员及20名候补监督员。

 

  文强等高官落马,让公众看到重庆警方除恶务尽的决心和勇气。此次遴选特邀监督员,其出发点也是为进  一步整饬警风警纪,打造威武文明之师。而且,放之全国,很多公检法部门也都组建了监督员队伍。从常理而言,对重庆警方之举说三道四,有点吹毛求疵的意味。但是,司法系统畅行的事情,并非就一定科学正确。笔者认为,这种特邀监督员制度,在特意强化某些群体监督权力的同时,恰恰弱化了公权接受公众监督的正当性和氛围,而且,如此劳师动众地海选,肯定要浪费一些行政资源,因此,很值得商榷。


  重庆打黑的全过程,已经充分证明了一个事实:普通百姓才是警方的智慧和力量源泉。正是因为重庆警方面向全社会征集涉黑线索,并且基层公安机关都公开了打黑热线,在公众的监督和举报下,警方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的打黑线索。在抓捕、公诉、审判过程中,正是因为一些热心公众和相关当事人的积极举证,涉黑人员才能疏而不漏,认罪伏法,打黑才能在一年时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值得玩味的是,在整个打黑活动中,很少听过哪个特邀监督员发挥了特殊作用,做出过巨大贡献。


  从特邀监督员的评审规则来看,显然,警方对于参与者的条件和资格,都进行了相应限制。数字最有说服力,上千万人口的山城,最终有资格报名者仅有10011人。将本来属于公众的监督权力,通过行政干预特意向部分群体靠拢,这本身就与法治精髓相悖。


  此外,特邀监督员很多都是社会精英,本身就有事业和工作,或许不少人整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当上特邀监督员后,能有足够精力履行职责吗?而按照警方的构想,“特邀监督员的工作一定要量化、规范化、制度化,一定要杜绝随意性、随机性。”这实质上已经将特邀监督员当成了编外警察,于是又衍生出一个待遇问题。假如警方给监督员发薪水,这种“一家人”的身份界定,能保证其工作时与公众利益站在一线吗?假如监督员只是义务劳动,面对纷繁琐碎的权力越轨现象,其能否认真监督,或者能否监督过来,令人担忧和质疑。


   逆向思维,警方设置特邀监督员,恰恰折射出当前一些公权运行环境的封闭。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警方主动将权力置放在阳光下运行,让每一位公众都能与权力平等对话,才是上乘之策。YMG评论员 丛晓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