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持先行者的优势:YMG社长、总编辑郑强专访

(2010-06-23 10:17:12)
标签:

全媒体

烟台日报

新闻产品

郑强

文化

分类: 全媒体瞭望

在报业转型的浪潮中,烟台日报传媒集团较早提出了“全媒体”概念,并通过流程再造成为报业集团全媒体运作的先行者。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媒体战略,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多种媒体形态的组合,形成崭新的“全媒体框架”,再造内容生产流程,按媒体内在传播规律制作和发布产品,以求实现从“营销报纸”到“营销内容”的转变,在全国报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从最初的被质疑到如今的广泛关注,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布局的决心更加坚定。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山东烟台,采访到了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社长、总编辑郑强。在与其交流中,郑社长分享了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布局“全媒体”的经验。

 

构筑统一的全媒体产品方阵

在全媒体的布局中,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以报刊出版为主业,核心业务、成长业务、新兴业务梯次配置。核心业务是主打本地市场的三张日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今晨6点》。成长业务包括一份行业报《华夏酒报》,两刊《37°女人》、《优格》,以及其他多元文化产业项目;新兴业务是以数字技术的开发利用,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型出版形态,包括网站、SP业务、多媒体视频联播、数字报刊、电子纸阅读物,烟台手机报、iphone新闻客户端:银钮、黄海数字出版社,以及集团博客、微博等,以此形成集团的战略业务组合。

 

图1: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产业布局及目标规划

 

 



保持先行者的优势:YMG社长、总编辑郑强专访



 

 

 

 

为了顺应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塑造新的品牌,集团把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英文缩写“YMG”作为集团原创新闻产品品牌,应用于全媒体方阵,便于受众识别,同时也便于跨地区、跨媒体发展。其中,对于新兴业务板块,郑强社长在采访中透露说,集团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业务方阵——“mid@YMG”新媒体集群。

 

YMG是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英文简称,m(Mobile product的简写),指移动产品,是YMG在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上推出的系列产品,包括手机报、基于iPhone大屏幕终端的“银纽”、手机SP业务、电子纸阅读物等;i(integrated product的简写),指集成产品。YMG利用自己的出版平台,集成内外部内容资源推出系列产品,包括黄海数字出版社、光速资讯网等;d(desktop product的简写),指桌面产品。是YMG利用固定互联网为传播载体,为用户提供的系列产品,包括水母网、黄海出版网、中国酒业新闻网、37·女人网、官方微博(YMG广播网)、YMG官方博客、网报等。此举将烟台日报传媒的新媒体产品形成品牌化“谱系”,同属YMG,能够保持新媒体与报媒之间的承接度、同源度,不断扩大的新媒体产品也可以多元共生。

 

表: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布局构成一览表

保持先行者的优势:YMG社长、总编辑郑强专访

 

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流程再造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全媒体运作之所以被业界关注,很大原因就在于集团对传统报业采编流程成功实施了再造,并在新的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平台上对媒体产品进行了重组。

集团将全部记者团队统一集中在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由中心统一采写,层级开发,集约化制作,以滚动即时播报的形式,向统一的“全媒体采编系统”发布各类“初级新闻产品”;经由这个系统,纸质报、手机报、电子纸移动报、网站、公共视屏等媒体编辑部各取所需进行“深加工”,然后重新“排列组合”,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新闻产品。最后,按照传播速度的快慢,通过多种媒介逐级发布、传播,满足不同受众的多元信息诉求……这就是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运作的基本流程。

开放式新闻采集

全媒体采编流程主要由三大重要节点构成,首先是开放式新闻采集。全媒体记者既拿笔、相机,也配备摄像机,可采文字、图片,也可采视频;全媒体记者以开放性视野,对新闻实施层级开发,根据媒体的不同定位和不同需求,策划采写不同稿件。目前,对同一主题进行差异化层级开发,已经成为全媒体采写的一个基本战术。

同一个平台发布

不论是记者、通讯员,还是报料人,所有传来的信息,都通过“全媒体采编系统”这一个技术平台发布。这个系统支持文图、音视频、短信等多种信息录入和远程写稿,通过公共稿库和特供稿库两条线向集团各媒体传输信息,其中,公共稿库面向所有媒体,特供稿库只传一家。特供稿主要是媒体自有栏目和自我策划稿件,以及新闻中心根据其定位和特色单独开发的新闻产品。

“全媒体采编系统”实施新闻滚动发布,根据媒介的各自传播规律,依次向集团手机终端——系列网站——电子纸阅读物——光速资讯网——纸媒——内参——出版社等发布信息,力求从“第一时间采写”向“第一时间发布”转变。(见图2)

图2: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业务流程示意

保持先行者的优势:YMG社长、总编辑郑强专访

“前置化”策划和个性化编排

编辑实行“前置化”策划和个性化编排。传统的报业采编,记者、编辑各司其职。全媒体背景下,由于新闻事件复杂化、多元化等影响,从现场到资料、到成文的整体过程,已经不是记者一个人所能完成,编辑需要提前策划、干预采访,拿到初步的新闻产品后,深入加工、补充改造,直到编排出适合自己风格的新闻产品。

可以说,在新采编流程下,报刊集团更加注重采编过程中的沟通,对于业务层面的探讨更加深入和全面。郑社长介绍说,“目前在我们集团,每天上午11点,全媒体新闻中心召开全体部门主任会,安排部署当天的重要新闻采写;会后,由新闻中心各新闻部牵头与各媒体编辑部进行稿件沟通;下午4:00——5:00,各媒体编辑部根据新闻中心来的新闻线索和初步稿件召开编前会,大体确定版面和稿件;会后,媒体编辑部和新闻中心各新闻部再进行补充式沟通,及时调整采写方向,或者做大做好重大题材。当然,编辑和记者个人层面也有沟通,主要围绕具体稿件随时展开。”

 

全媒体运作后的深刻变革

在报业集团全媒体实验的过程中,有一些观点曾流行一时甚至仍有遗存,比如报纸上网会减少报纸的发行量、把新闻首先发在网上会损害报纸报道的价值,网站内容免费损害报纸的利益、媒体融合会导致内容同质化现象更严重等,但是从一些开展全媒体运作较早的媒体的实践来看,事实远非如此。

自2008年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系统从试运行到正式上线,从成立集团统一采集内容的全媒体新闻中心,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专家验收,已经两年多的时间。现在的全媒体方阵和基于此基础上的平台,经过集团不断的调整磨合,运行稳定流畅。在谈到全媒体运作后的变化时,郑社长说:“现在来看,与过去的单纯纸媒运作相比,有了很深刻的变化,有些方面甚至完全改写了传统纸媒业的游戏规则、发展格局和生态环境。”

传统观念转变

采访中,郑社长说,“经过两年多的全媒体运作后,大家认识发生了变化。”新闻纸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纸”,而是一种显示终端和存储介质,就像电脑、手机、PDA、手持阅读器等一样;报社不再是“报纸社”,而是“报道社”,其核心不是报纸而是报道,是内容;报业不再是报纸产业,而是内容产业,报社应尽早从报纸生产商向内容供应商转变。

内容生产方式变革

全媒体运作彻底改革了新闻的生产与消费。通过流程再造,使集团内部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运行方式、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原来的新闻生产方式是单纯制作版面,现在要将这些内容编辑延伸成为多种传播形态的新闻产品,变“一次利用”为“多次发布”、“多次利用”。原来的新闻运作方式是按日发布,现在正转向滚动发稿。

在新闻现场,记者用手机发布快讯,用相机拍下现场照片,同时用摄像机录下一段视频。几分钟后,这些内容就出现在水母网和手机报上,这已成为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的日常工作。原来只给报纸写稿的文字记者,已具备多种媒体“多栖”作战的能力。同时,编辑人员也开始了角色转换。编辑除了对新闻价值的专业判断、新闻信息整合加工之外,也开始考虑报网互动,通过报网融合创新,实现传播效果叠加。

舆论传播和引导水平提升

建立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系统、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后,烟台日报传媒集团资源整合的力量得以加强,便于集团媒体的统一行动,统一作战。做到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统一谋划,统一采集,根据党报、都市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以及视频新闻的不同载体要求制作不同的版本适时刊发。两年来,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的一系列重大战役性报道,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另外,实行全媒体流程后,集团所有的稿件、所有的内容对网站全面开放,网站优先使用。郑社长介绍说,“过去我们总是把新媒体放在最后,等纸质媒体出版后才轮到网站。现在排在最前列的是手机报和网站,它们是最大的受益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集团内容的传播空间,大大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资料链接】

传播渠道融合案例:文字+图片+音视频+社区+互动 ----YMG开通“烟台民意通”

2009年3月5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新民生板块――“烟台民意通”正式开通。运作方式以水母网“烟台民意通”频道为纽带,平面媒体(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今晨6点)、网络媒体(水母网)、呼叫中心等三个业务单元互动、融合发展 。在输入渠道上,网友可在水母网“烟台民意通”频道按需发布各类诉求,政府部门网上答复,市民也可直接拨打呼叫电话;在发布渠道上,网上的“烟台民意通”内容可以搬到报纸上,报纸上的线索可以进入网上的“烟台民意通”。社会各界的呼声和意见引起政府各部门高度重视,网上问题答复率超过91%。

 

 

保持先行者的优势:YMG社长、总编辑郑强专访

 

继续推进全媒体战略

针对目前流程再造所进行的试验,郑社长也表示,虽然现在集团在流程再造方面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流程再造的整个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传统报业到全媒体的运作方式、生产流程以及各种运营平台的探索才刚刚起步。

2010年,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继续推进全媒体战略,加速传统媒体业务与新媒体业务的结合、整合、融合,突破平面媒体框架,通过整合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资源,探索符合报业全媒体发展规律的新的价值模式。

搭建全媒体数据库

启动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系统项目二期工程。将已搭建起的集团三大信息存储仓库,即:文字数据库、图片数据库和由全媒体待编稿库、历史资料库、成品稿库等组成的多媒体数据库,与客户数据库进行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集团全媒体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统一检索、循环利用,努力使其成为区域性、专业化、多媒体的数字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集团呼叫中心

在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系统这一新闻信息发布平台基础上,建立集团呼叫中心平台,有效实现双向互动,将市民、网民、读者整合在一起,将新闻报料、市民投诉、增值服务整合在一起,逐步实现编辑记者办报到全民办报的转变;变单纯新闻信息发布平台为新闻发布与信息服务相结合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股权出资,产业升级

在谈到产业经营上,郑社长强调说,“努力做强核心业务,积极发展成长业务,谨慎探索新兴业务,仍是我们不变的经营理念。”在此基础上,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会更加积极地探索资源优化整合和现代传媒运营模式,通过改变发展路径,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公司化、内控体系规范化。

2009年12月28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以所持的4家公司的股权出资,与烟台蓝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华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搭建起了一个具有传媒背景的投融资和文化资产管理平台。集团将以华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建为契机,科学布局文化传媒市场,投资、整合优秀的文化传媒产业项目,做大做强传媒产业。同时,继续谋求与成熟度较高的新媒体机构进行战略合作,科学移植其成功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资源整合方式,拓展多元化盈利渠道。

 

“全媒体”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也是一个系统动态的工程。从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全媒体实践来看,看似简单的流程变化之后,实则是媒介定位、发展方向、制度架构、管理手段、经营方式、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媒体整体战略升级。这些举措是对平面媒体的一种前瞻性自我超越,反映了作为报业革新者、挑战者的积极进取姿态。

 

【资料链接】

烟台日报全媒体运营大事记

2007年10月29日,成立项目组开始研发“全媒体复合出版系统”,“全媒体采编系统”一期工程启动;

2008年3月,筹建全媒体新闻中心,并测试全媒体采编系统平台;

2008年7月1日,全媒体新闻中心正式成立,“全媒体采编系统”正式上线;

2008年8月24日,“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通过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组织的验收;

2009年12月28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以所持的4家公司的股权出资,与烟台蓝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华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搭建起了一个具有传媒背景的投融资和文化资产管理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